四談貪腐 談支出式腐敗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腐敗,大陸,台北
  • 发布时间:2015-07-06 07:45

  這是我在這個專欄第四次談貪腐。貪腐問題太重要了,必須經常談,繼續談,直到貪腐有明顯的改善。

  我最近讀到郎咸平教授的一本新書《中國進入從亂局到變局關鍵十年》,其中有一篇〈我們能和高官腐敗說永別嗎?〉,深獲我心。郎咸平教授在文章裡說,腐敗有三類:賣官鬻爵、審批式腐敗和支出式腐敗。有關賣官鬻爵,談論的人很多,不必我再贅述。審批是中國特有的制度,郎教授認為是中國大陸腐敗的源泉。我也相信,審批制只要存在一天而不廢除或徹底改善,腐敗就無法停止。不過我這篇文章主要是想談第三類;支出式腐敗。

  支出式腐敗的問題在哪裡?在於牽涉其中的人員的目標只是要取得進行項目所需的經費,然後在支出的過程中藉機上下其手,以填飽私囊。至於項目是否必要?規模是否適當?進行時間是否太早?地點是否正確?造價是否合理?品質是否合格?完成後是否有用?這些都不是他們考慮的要點。

  事實上,支出式腐敗並不是中國大陸特有的,而是舉世皆然。以下舉一個日本的例子。

  日本在過去數十年中曾經有兩次全國發燒,大興土木,就像中國大陸過去十幾年一樣地紅紅火火。其中一次是田中角榮執政的時代,另一次是竹下登執政的時代,但在這裡只討論竹下登的時代。

  在竹下登之前,中曾根康弘首相其實已經開始推動擴大內需的政策,包括大規模的公共投資、土地開發計畫,刺激民間投資,以及大幅調降利率等。

  竹下登擔任首相後,更如火如荼地從事各種建設。他發明一個運用政府經費的新方法,在中央設立一個「故鄉再生基金」,對全國所有的市町村,不論大小,一律發給一億日圓的經費,也不問其用途。竹下登聲稱這是為了振興地方經濟,發展地方的活力。但直接地說,其目的無非是要利用政府的公帑來收買地方基層人員,以利未來的選舉。竹下登又鼓勵市町村向金融機構貸款,或發行由政府背書的公債,用以興建休閒、娛樂、公園等設施。據說這些計畫有數千個,如果全部推動,日本全國百分之十六的土地都將成為工地。全國地價於是節節上漲。

  竹下登建立了一個「支出式腐敗」的典型範例。在他執政的一年七個月中,已經出現泡沫化現象的日本經濟更是狂飆,有如野馬脫韁一般。竹下登因為在瑞克魯特案中涉嫌受賄而下台後約半年(一九八九年底),日本泡沫經濟達到頂點,開始反轉,而迅速破滅。當然,日本的泡沫經濟之所以發生有很多其他原因,但支出式腐敗絕對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日本後來有所謂的「失落的十年」及「失落的二十年」,也可說有一部份是支出式腐敗的後遺症。

  台灣也曾經引進竹下登的「故鄉再生基金」的概念。政府與民意代表(立法委員、縣市議員)有一種默契,讓他們可以每年提案進行公共建設,在一定的金額範圍內(立法委員每人每年新台幣數千萬元,縣市議員數百萬元),政府基本上不加干涉。台灣之所以蓋了很多「蚊子館」(因為建築物蓋完以後就空著而沒有用,只是在養蚊子。),又在不適當的地點鋪路造橋,造完後根本就沒有什麼人、車行走,與上述的「支出式腐敗」有很大的關係。

  台北市是台灣最有錢的地方政府,多到用不完。但市府各單位都怕如果用不完第二年經費就可能被刪減,所以每一個年度結束前總是想辦法拼命把預算花掉。這其實也是一種支出式腐敗。

  如果比較賣官鬻爵、審批式腐敗及支出式腐敗三類腐敗形式,支出式腐敗必定是其中最可怕的。為什麼呢?中央及地方政府從人民頭上收稅,才有歲入;有了歲入,才能用於歲出。歲出除了用於固定的人事及行政費用之外,主要的支出是投資於基礎建設或其他項目,也就是投資於未來。今天如果不幸地因為支出式腐敗氾濫,以致於大部分的投資項目將來的回收效益有限,甚至毫無效益可言,那麼國家的未來在哪裡?年輕一代的未來在哪裡?

  換一個說法。有人說:「浪費比貪污還要可怕。」這句話見仁見智,有人同意,有人不以為然。但我如果說:「浪費加貪污才是真正可怕。」相信很多人都會贊同。而我要指出,「支出式腐敗」就是浪費加貪污,兩者還有相乘效果。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沒有支出式腐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前面所述,台灣和日本也都發生支出式腐敗,日本甚至到今天還在為過去發生的錯誤而在付出代價。但無論是拿台灣或日本來和中國大陸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中國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在八年內修建高鐵就花了三兆人民幣,而台灣政府一年支出的總預算還不到兩兆新台幣。正因為中國大陸每年從事基礎建設及其他各種建設所花的錢都是天文數字,所以有極大的空間讓不法之徒想入非非,千方百計要施展五鬼搬運法。

  中國究竟在二十年後是既強且富?還是既弱且窮?我個人以為,能否杜絕支出式腐敗恐怕是其中的關鍵之一。

  呂正理 畢業於台灣新竹清華大學化學系,曾在外企擔任管理多年,目前從事企業顧問工作,包括協助企業轉型、傳承,組織再造及新創事業。業餘研究歷史,二○一○年在台灣出版《另眼看歷史》,綜述中、日、韓、台灣在歷史上的多角互動,深受好評。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