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孔子,禮記,婚姻
  • 发布时间:2015-07-06 12:52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太上感應篇】為道之根。周列諸善諸惡。因果報應。為歷朝歷代君王大臣。達官名士。仁者大德所傾力推崇。廣宣流布。無論賢與不肖。男女婦孺。皆可朗朗上口。對照力行。文中詳示吉凶禍福由來。條目精細。如羅如網。一一對照。振聾發聵。不知不學不修【太上感應篇】。即不知此生災禍何來。糊塗受苦。冤枉受罪。凡欲求闔家幸福。人生平安者。焉能錯失此趨吉避凶之受教良緣。

  助人為非。

  【解釋】

  幫助他人為非作歹,共同去做壞事。

  【分析】

  幫助人為非作歹,以及成就別人的惡事,不能夠引導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為非。佛說:「演說正法,教化眾生,叫做法布施;法布施能夠令眾生聽聞到佛法,因為這種的因緣,可以得到無量的善報。」功過格上面說道:「教人去做壞事,別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壞事,自己就有一個過;而且所作的壞事大,還得要隨著壞事的大小來論過失呢!而累積了這種的惡因,就會得到無量的惡報。」

  逞志作威。

  【解釋】

  任意的自作威勢欺淩別人。

  【分析】

  君子為人正直,律己甚嚴,而且待人寬厚和藹可親,別人自然就會對他感到敬畏愛戴和佩服;若是一個人動不動就逞威風欺負人,就算能夠使人害怕懾服,別人也是不會心服口服,而且不會懷念他的德澤,這種喜歡耍威風的人,怎麼能夠居人之上呢?

  辱人求勝。

  【解釋】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勝利。

  【分析】

  用道理來折服人,恐怕還會因此而啟發了別人的求勝之心,以至於所用的道理,彼此互相的抵觸而無法接受。況且是自己的道理,本來就不夠充足;而又強行的怒罵毆打侮辱別人,以求取勝利呢?魯子晉說:「羞恥之心,每個人都有,誰肯甘心情願的接受別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別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勝利;要知道天道好還的道理,侮辱了別人,到頭來等於是侮辱了自己啊!」

  【故事】

  林退齋尚書,在他臨命終的時候,訓誨子孫說:「你們只要學吃虧就對了。唉!自古以來,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不能夠吃虧,而害了許多的事啊!然而從古以來,也有許多的英雄,只因為他能夠忍辱吃虧,而成就了許多的事啊!例如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可以說是吃虧吃到了極點,後來韓信才能夠登壇拜將,被劉邦策封為三齊王;而當時辱侮他的淮陰少年們,後來都成為他的部下了。」敗人苗稼。

  【解釋】

  毀壞別人所種植的秧苗稻穀。

  【分析】

  百姓依靠著稻穀糧食來養活身命,況且農夫的春耕夏耘種植稻米,實在非常的辛苦;而且完糧納稅養家活口,也都是靠著稻穀的收成;所以怎麼可以阻礙水利,使得田地乾旱;潰決堤防,使得稻田淹沒;放縱牲畜去踐踏田地吃掉稻穀呢?使得天地所生養的稻穀,不能夠收成;農夫的辛苦,徒勞而無功,這種人實在是太殘忍了!然而不僅是如此,若是在上位的人,不重視農耕的時機,不講究水利的灌溉,而影響了農民的收成;這也是屬於敗人苗稼的行為,也可以用這個罪名來定他的罪啊!

  破人婚姻。

  【解釋】

  破壞別人的婚姻。

  【分析】

  有了夫婦的關係,而後才有父子的關係,所以婚姻之道,就顯得更重大了;而破壞婚姻的方式有幾種,有的是百般的設計毀謗,而破壞別人於婚前;有的是多方的阻隢,而破壞別人於將婚;有的是無風起浪,而破壞別人於婚後。豈知婚姻乃是天定,人怎麼能夠破壞呢?有的婚姻,或是被人破壞了,畢竟這樁婚姻不是婚姻啊!然而婚姻的離合是由天定,而人若是起心破壞別人的婚姻,這個罪孽就跟殺人相同了。唉!造惡的人,何必要徒然的喪失自己的天良,而去造下這個大孽啊!

  至於夫婦本是和好,或是因為岳家嫌女婿出身貧賤而生離間,或是公婆因為媳婦貧窮而聽信讒言,這又是賊殺親人,比起用木棒和刀來殺,還要厲害的多了,這些都要引以為戒。至於嫌棄貧窮而悔婚,依恃勢力而強娶,尤其是有害天理。倘使法官徇私,枉曲的裁判別人離婚,則是大損他的陰德,必定會遭天譴,這是法官應當要引以為戒的。

  【故事】

  四明葛鼎鼐,在學宮讀書的時候,每天上學都要經過土地廟。有一天,廟祝夢到土地神告訴他說:「葛狀元每次經過這裡的時候,我都得起立向他致意,希望你能為我築一道小牆,以便遮擋他啊!」廟祝就照著土地神的意思,開始準備建築一道小牆;剛剛才找好了工人,就又夢到土地神托夢給他說:「不用建小牆了,葛鼎鼐替人家寫了離婚書,他的功名已經被上天一筆削盡,所以我不用再向他起立致意了。」原來當時有位鄉人,準備要拋棄妻子;但是他不會寫字,於是就請托葛鼎鼐代筆幫他寫。葛鼎鼐聽了廟祝的話,大為後悔,就盡全力挽回鄉人夫婦的婚姻;後來他只考中了鄉榜,也就是省裡面所舉辦選拔舉人的考試,官也只做到了副使的職位。

  苟富而驕。

  【解釋】

  苟且致富,僥幸的得到財富,就驕傲自大。

  【分析】

  苟,就是論語上面所說的「苟富矣」的苟,意思是說不必是大富,只要是苟富,就驕傲自大起來了;很清楚的寫出了,小人一下子有了錢,就無知妄為的樣子。因為有了錢,就會驕傲,驕傲就會奢侈,奢侈就會浪費,浪費就會貪取不義之財,剝削別人以肥自己;這種人必定會仗恃著錢財而凶暴倔強,欺淩鄉裡同胞,輕慢親戚朋友;自己的享受可以一揮千金,而對待別人則是一毛不拔。然而權勢縱然顯赫,也是容易消盡;況且天的道理,總是諱忌滿盈的;所以驕傲尚未加於別人,自己就會先遭受到災禍,而且這種的事情,屢試不爽啊!

  苟免無恥。

  【解釋】

  不當免而求幸免,毫無羞恥之心。

  【分析】

  佛說:「我有二白法,能夠救度一切眾生;什麼叫做二白法呢?一個叫做慚,一個叫做愧。」孔子說:「行己有恥。」意思是說:「對自己偏差的行為,要有感到羞愧的心啊!」禮記上說:「臨難毋苟免。」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面臨災難的時候,不可以心存希求自己能夠苟且僥幸,躲避這個災難。」現在有許多人,不顧做人的道理和法律的規定,以求得僥幸的苟免於難,而且又毫無羞恥之心,這種人實在是太沒有格調太差勁了!

  【故事】

  唐朝的哥舒翰和安祿山,同為唐朝的大將,兩人經常為了些事情,而爭執鬥氣不下;等到安祿山造反,哥舒翰被安祿山的軍隊捉到,帶到他的面前,安祿山就對哥舒翰說:「你以前常常輕視我,現在你說該怎麼辦呢?」哥舒翰就伏在地上回答道:「臣的肉眼,不能夠認識您這位聖人啊!」安祿山聽了大笑,就封他為司空;後來安祿山把投降他的唐將全都殺光,哥舒翰竟然也被殺死。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