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高标准” 行动“过得硬”
- 来源:新丝路(下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常态,党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10 15:14
古往今来多少人和事,充分证明了“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故为其下”,标准高低影响终端成果。思想是根,标准是本,“较高的工作标准是一种动力”,体现精神状态,决定工作成效。无论干什么,在标准上留有余地,舒适度有了,势必贻误事业。正在深入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适应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迫切需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深度关切。毫无疑问,只有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其思想立起“高标准”,行动落实“过得硬”,才能取得让群众点“赞”的成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决心硬、力度大、举措实,摒弃一般化、过得去的标准,在打牢思想根基上花足力气,切实把严和实的标准立起来、树起来,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才能正本清源、革弊鼎新,浴火重生、整装出发。
首先,要立起修身的高标准,把重理想、讲党性作为基本要求、必备素质。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显而易见,“三严三实”既是领导干部的人生格言,又是加强党性修养的理论指南。如果修身低标准,就有可能变成这样的人,信仰迷失,精神缺“钙”,不信马列信鬼神;情趣低俗,玩风盛行,沉溺于声色犬马;道貌岸然,失德严重,以致成为“双面人”。前车可鉴,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就要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稳固信念的“压舱石”,无论顺境逆境,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黑云压城,都能“天不变,道不变;天变,道亦不变”,始终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作为不改的初衷、不懈的坚守、不变的承诺;坚守住党性立场,校准价值坐标,在对党忠诚、向中央基准看齐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全心全意而不能三心二意,始终如一而不能遇到逆境就动摇,无怨无悔而不能讲价钱讲条件;追求高尚情操,提升道德境界,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记住“广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对待名利心态平和淡定,始终保持健康生活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坚守精神高地,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其次,要立起为官的高标准,把守纪律、讲公道作为基本要求、必备素质。
“公生明,廉生威”,得民心。显而易见,“三严三实”既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箴言,又是推进从严治党的核心要求。为官的高标准重在“为”,要以焦裕禄、谷文昌、孔繁森为榜样,有官品、有官样、有作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守规矩而不自行其是,以百姓心为心,“有权不可任性”,自觉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搞“特珠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铭刻在心,不当“太平官”、不做“无为官”、不做“懒散官”;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行公道而不拉帮结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坚持五湖四海、出于公心,反对“任人唯亲”,不搞“暗箱操作”,摒弃“团团伙伙”,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为改革者撑腰壮胆,让“老黄牛”扬眉吐气,使实干家名利双收,形成干事创业伯良好氛围、形成人才辈出的系统环境、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树立正确的行为取向,心坦荡而不夹带私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原则、站稳立场,不能把随声附和当作谦和低调,不能把睁只眼闭只眼当作维护团结,不能为已“珍惜羽毛、博取名声”而丢弃本份,切实清晰是与非、对与错、荣与辱等基本界限,“言教”高而“身教”硬、“小节”清而“大节”正、“表态”好而“表率”更好。
再次,要立起做事的高标准,把争先进、讲创新作为基本要求、必备素质。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显而易见,“三严三实”既是领导干部的从政准则,又是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根本遵循。在新常态下,如果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除了“出局”别无选择。改革中的堡垒要攻克,发展中的瓶颈要破解,需要领导干部勇于担当,高标准干事创业。在其位,谋其政,就要追求卓越,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勇于承担创新的风险,大刀阔斧地打破“潜规则、老黄历、旧惯例”,把改革推向新阶段,以无私无畏的定力攻坚克难;挑战极限,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坚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弘扬“应对挑战勇试水、抓住机遇敢过河”的突围精神,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人精我强、人强我绝”的精品意识,练就别人学不到、赶不上的绝招,以精益求精的素质率先垂范;心无旁鹜,做别人不愿做的事,甘居“冷门”岗位,牢记职责使命,祛除“弱势心态”,吃得了“板凳须坐十年冷”的寂寞之苦、“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之苦、“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韧之苦,做新事也理旧事,下功夫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干为群众解难帮困、雪中送炭的“暖心工程”,少干为个人沽名钓誉、锦上添花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争创一流的业绩打动人心。
常言道,人有标准则立,事有标准能成。“三严三实”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践问题;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道虽迩,不行不至”。践行“三严三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立起“高标准”,行动“过得硬”,方能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交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答卷。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王锦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