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创作的情绪外化和心路历程

  摘要:本文围绕摄影创作的精准取景、精细构图、精美造境三个具象过程进行论述,对于提高摄影技巧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摄影;取景;构图;造境

  摄影创作是摄影师对客观世界理性解读和形象再现的完整过程,体现摄影师的识见、学养、艺术修为,以及生活况味、人生历练的格调、涵韵和处世态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摄影作品的品味和水平。笔者以为,摄影创作的情绪外化和心路历程体现为精准取景、精细构图、精美造境三个具象过程。

  一、精准取景

  摄影是存贮美的艺术过程。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美以各种形态显现,具有客观存在性,但并不是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美的,也不是所有美的东西反映到摄影作品里都会能构成艺术美。摄影家需要的不仅是能够发现美,重要的是能够选择美,用行话说就是精准取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是客观存在,而且存现在人们身边,但寻常人对于眼前出现的美,会熟视无睹,会习以为常,会赏过即了,不少人乐于把美的物事记忆下来,重现出来,满足于留个念想。而对摄影家来说,则必须独具慧眼和灵感,用心发现美、解读美、选择美,要通过观察分析,选取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而且是最美的事物。

  摄影艺术是通过至美至善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感情和意识的,摄影家所遵循的艺术创作之路必须是从现实中精准选择并艺术塑造出更典型、更具美的形象来,而不能把普通人的所见所闻率意地摄入镜头。面对大千世界,需要不断地作出决断、选择,为自己的理想和审美思维找到恰如其分的依托和归宿。特别是面对林林总总素材,要善于分辨识别,精选巧取,精准选出最能体现美的本质和生活本源的鲜活素材,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奋发向上的启迪。

  所有的美都不是虚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选择的素材要能够突出美、强化美、幻化美、炫亮美,把美的内核元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摄影师要深入生活,捕捉创作灵感,要强化自身修为,保持良好心态,积淀高尚的艺德及丰富的生活经验。

  二、精细构图

  摄影创作是艺术灵动的过程,是在精准取景的基础上,对素材的艺术解读。主观感情深邃的表达决定着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由于美是客观存在着的,摄影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发现并选择美,而重要的是在于深刻地认识美和理解美,以期达到审美思维的延展和升华。用摄影行话来说就是精细构图。

  当选择到最典型的美之时,必然依照摄影的创作规律去进行艺术创作,去构思,从而引起诸多联想,使美能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摄影艺术创作,不只是识别或摄取其美的形式就算大功告成,它必须引伸到对客观素材中所包含的意义或意味的认识、理解和联想,并借助外来因素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或象征、或幽默、或赞喻、或讽刺,为摄影创作经营出创造的过程和思维空间。摄影创作是人们通过典型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是通过对可视形象的审美思维而触发引起的多维联想。联想不是幻想,点石不会成金,必须以生活规律和科学思维为依据,任何脱离形式、脱离生活的主观臆想或者想入非非都不会成为视觉艺术。我们所说的创作灵感,其基础必然是长期生活的积累和艺术修养的结果。

  摄影创作的精细构图,尽管符合生活、科学规律,有时也未必都能转化成为艺术作品。它不像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联想的大门始终是敞开的,这是因为摄影还要受到表现方法、主体物形象、时空光影等条件的制约。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精细构图的过程,是表象和意象的结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联想思维的有机过程。

  三、精美造境

  精美造境是美的素材、美的形式、美的理念、美的技巧完美结合的过程,是摄影师辛勤创作的终极呈现。

  摄影艺术既然以存留美为目标,那么我们的目标不仅在于发现美选择美,并激起美妙的联想,而重要的在于再现这种美。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艺术领域的拓宽,摄影表现手法、艺术语言及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审美意识也向多元化发展,从而导致了艺术美向多方位、多侧面的延伸。尽管美是客观存在的,但现实美不会自发地成为艺术美,纯自然主义的记录和描绘并不一定都美,更不一定都是艺术。很多景物往往看起来很美,拍摄下来反而稍逊风骚,有的则毫无艺术品味。所以用摄影技术将可视形象艺术地再现出来,并非易事。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美,虽然必定来源于生活,但还必须通过实际观察体验分析,从中选择并真正体会到美的真谛。正如要看日出必须登山临海才能有幸观赏瞬间美景,要尝美食必须入厨赴宴才能体验舌尖美味,摄影师必须亲临现场随时把观察和体验出的万般美态记录下来,从而形成美的视觉形象。

  当然,照相机的镜头无论如何多变,总需以客观的形象为基础。即使是幻化而成的海市蜃楼,也是有可视的形象才能够得以表现。摄影艺术要以准确、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主题内容,必然首先应考虑形式美,而要表现形式美则必须具备基本的技术手段。如构图、色调、光影、聚焦等,因为这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可借助于器材的光学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后期制作技术,创造出高于生活,并给人美感的摄影艺术作品。一张美的艺术作品,不仅在于形式美,同时还在于透过形式美领悟出所表达或者所蕴涵的情感理念。只有在作品中自然融进了摄影师的识见和感情,完美体现摄影师的情绪和审美创造的心路历程,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影响人们的感情和思维,使之产生强烈的反馈和共鸣,引起审美意识,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美所赋予的一切。

  摄影是空间艺术,只能再现现实生活的一个瞬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推移,摄影的价值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价值。一张好的历史肖像可以勾起人的回忆,如解海龙的纪实摄影《大眼睛》,在当时仅是一张颇为感人的纪实照片,而今天却成了希望工程的特殊符号。当然这不等于提倡每一次摄影是时都要负载厚重的审美价值。尽管摄影艺术与现实生活较接近,具有绝对的可塑性,但它同时又受到生活美的局限,而生活中的美是瞬息万变的,时空幻化无定,摄影师的收成往往难以常态化。作为摄影创作,应当力求在局限之中寻求突破,尽可能地充分发挥摄影的长处,扬长避短,达到令人满意的艺术效果。摄影创作的情绪外化和心路历程是发现、选择、联想、再造的无缝对接过程。在发现美之时,就已经开始选择美,选择美时,已融进了联想;在精准取景、精细构图、精美造境精准取景、精细揉景、精美造景精准取景、精细揉景、精美造景的循环往复中,将作者的审美意识以美的形式再现出来,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摄影艺术精品。

  傅晓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