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爱大车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大车,情有独钟,空间
  • 发布时间:2014-09-12 15:55

  说起大车,就不得不说国人的大车情结。中国人在买车时有一个很明显的倾向:偏爱又长又宽的大车。个人喜欢大车,公家买车更偏好大车,很多车型就是成为『官车』之后才火起来的。消费者既有所好,厂家必然投其所好,很多在国外设计的原型车,进入中国的第一课就是把轴距拉长。不仅中型车、大型车在加大,小型车也在变大。

  中国人为何对“大车”情有独钟?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中国人买车一般都以家庭为单位,对空间有实实在在的需求。

  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主流,421型的家庭越来越多,就算一个小孩只需要一个老人帮带,一个家庭也至少有4个常住人口。如果算上假期出行,需要捎带一些物品,一辆五座的小型车绝对谈不上宽松舒适。所以,头部空间、后排空间成为很多家庭选车的一个硬性指标,甚至连后排中间位脚部的凸起高低都很受消费者的关注,因为中间坐人的几率比较高。如果咱们像“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两口子一人一辆车,孩子成年了最差也能混上辆二手车,确实就没必要太纠结空间了。

  中国的汽车使用环境决定了中国人偏好大车。

  汽车越来越多,城市道路越来越拥堵,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人并没有因此选择更加方便灵活的小车。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小车的优势在中国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

  首先,中国城市的道路通常并不狭窄,处处可见宽大整齐的6车道、8车道,拥堵是因为车多造成的,跟车的大小没关系。车即使再小,也照样像蜗牛一样在车流中爬行。反观世界上小车最吃香的国家日本和意大利,就是因为城市道路狭窄,很多路都是曲折小巷,车大了会车、转向都不方便,这样小车才能真正体现出优势来。

  其次,跑高速需要大车。中国国土面积大,高速也越修越多,走亲访友,自驾旅游,常常需要在高速跑个不长不短的距离。大车本身更重,底盘和悬挂也更好,跑高速自然也就更安全。好的悬挂系统通常需要占用比较大的底盘空间,小型车就是想用也用不了,就连鼎鼎大名的奔驰SMART,其后悬挂都只能被迫采用比较原始的拖曳臂式半立悬架,当然也就只能当个买菜车来用了。再看看美国和德国,虽然汽车个人拥有率比较大,但爱好大车的人依然偏多。这两个国家和中国一样,国土面积大,高速公路多,所以需要大车。

  再者,大车在事故中更占优势。交通事故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但无可否认,大车在事故中的抗撞击能力确实更好。在中国这个马路杀手众多的国度,大车能在发生交通意外时为人身安全赢得更大的缓冲空间。这也是很多人喜欢suv的一个重要原因,suv的大体积和高个子能够在发生碰撞时占上风。

  开大车更有面子,映射出中国文化中的等级意识。

  很多时候,汽车作为随时出现在公众社交场合的物品,和手表、皮包一样超越了物品本身的属性,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大多数不懂车的人眼里,车的大小与车的好坏直接挂钩,而大多数情况也确实如此。因此,在中国,汽车的大小已经与面子牢牢捆绑在一起,即使你个人不在乎,也难免承受周围人议论的压力。

  更深一层看,车子的大小还与中国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挂靠紧密。在没有汽车的古代,马车作为最常见的出行工具,就有十分清晰的等级划分,即所谓“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今天虽然没有皇帝贵族的概念,但汽车大小体现权势大小、财富多寡的潜意识依然无处不在,所以很多时候,车子越换越大,越换越豪华,成了一个人等级越来越高的象征。所以,在中国,大车给开车人带来一种心理优势也就顺理成章了。比如,当你家买了一辆大车,你的邻居可能就会对你刮目相看,你在生活中与邻居交往可能就会获得更多尊重。再比如,奥迪作为早期高级官车的代表,无形中强化了品牌的权力内涵,虽然如今早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但有很多人正是出于奥迪品牌中沉淀下来的权势象征才去买的。特别是很多生意人,迫切希望通过更大更好的汽车来增添自身的权势感。在商务活动中,就可能会获得他人更多的礼遇、重视。欧美国家肯定也多多少少会有这种面子文化,但绝对不如中国这么严重,这是民族文化性格所决定的。

  大车有那么难做吗?

  大家都明白大车赚钱的道理,但很多汽车厂商的大车尝试都并不成功,要么就是经历了十几二十年的历练才成火候。大车的设计和制造难点到底在哪?

  如果说外观设计的话,这方面其实并不难。我相信每个成熟的厂商都有足够优秀的造型设计师,只要不像我国早期的一些企业主对设计方案那般胡乱干涉,设计一辆好看的大车真不是什么难事,难就难在研发和生产。

  我们都明白内饰、配置这些东西,舍得花钱还是能做得好的。但真正困扰很多厂商做不出大车的原因,是自己没有大车所需的大马力发动机,以及配套的变速箱等技术。要知道,大车一般都是自己的品牌旗舰,自不能用别家的发动机来充数,而自己的发动机要是不成熟,硬上马的话又是自砸招牌的买卖,难免沦为邯郸学步的笑谈,毁了之前的功名。没点技术储备,一般厂商自不敢轻易挑战自己的上限。而大车所需的底盘开发技术,更是一辆真正好的大车的核心价值之一。

  另外,如果没有成熟技术平台累积经验,贸然开发一辆大车更是会占用盈利产品的研发资源,就算产品最终实力过硬,初上市时认可度不高,也会形成市场持续力不足的瓶颈。这些都是“大车难做”的因素所在。

  撰文>云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