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的汉子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捕风,雷震子
  • 发布时间:2015-04-10 12:32

  深圳雷震子重机俱乐部

  在国内,大部分高速公路都不允许摩托车驶入,各种国道省道路况大多也较差,同时还要面对相对拥堵的交通状况。那么问题来了,当哈雷文化进入国内,来到一个禁摩的城市深圳,会演变成为什么样的文化呢?我们走进深圳雷震子重机俱乐部一探究竟。

  在美国这块“新大陆”,哈雷文化可谓深入民心,成为很多人的目标和追求。美国广阔的地域坏境以及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为哈雷的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条件。试想,在美国享受着加州阳光,抬头望着蓝蓝的天,驾驶着一台亲手改装过的哈雷,迎着风奔驰而去,是怎样的体验?我想,自由感正是哈雷爱好者所追求的。

  由于哈雷的排气震天响,加上哈雷装备给人的感觉,很多人会将他们与飞车党、狂暴之徒画上等号。实际上他们这群人的身份却是设计师、企业总裁、艺术家、公务员等,基本都属于社会精英。

  虽然这群人开着哈雷走到一起总是浩浩荡荡,却不会有人看到他们像“飞车党”那样在路上狂飙。自律是我和他们接触后最深刻的印象,想要加入他们的俱乐部首要条件是拥有摩托车驾驶执照,而且俱乐部成员基本上玩的都是大贸进口的车,有牌照有保险。

  会长木木2006年参加香港哈雷年会,认识了很多香港哈雷玩家,从那时开始真正接触到哈雷的文化。香港哈雷俱乐部的组织和活动相当棒,让会长木木萌生了在禁摩的深圳创办一个类似组织的想法。深圳雷震子重机俱乐部成立至今举办过很多次集体活动,比如慰问边防部队、圣诞节开着摩托车扮成圣诞老人免费派发礼品,联合广州车会到清远贫困学校捐书等——公益活动也算哈雷的精神之一——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俱乐部还选举出一个会长两个副会长七个理事,订立活动规则,帮助组织日常骑行,活动,以及骑行技术培训。

  他们有一个不成文规定,俱乐部不参加任何商业活动,以车会友才是他们最看重的。

  会长木木,2001年来到深圳,2003年买了第一台摩托车——本田太子,当时只有一个人玩。

  “最初接触到一群爱好者,是因为认识了家住同一栋楼的一位设计师。当时在车库看到他的雅马哈TDM850,就贴纸条认识他。买第一台哈雷就是为了跟他去环新疆旅游,从那次起就被哈雷深深地迷住。他带我认识了很多卖车、玩车、修车的人。我认为哈雷是很有个性的机车文化,开过各个品牌的车之后依然选择哈雷。新疆之行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它跑得不快,但是给你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在新疆给我一种美国西部的感觉,驾驶感觉特别好。而且哈雷的改装空间大,针对哈雷的改装件很多,可以展示车主的个性。哈雷在美国是一班人玩,像兄弟一样出入,这一点非常吸引我。现在俱乐部约出来就谈谈旅游、改车、去哪玩车之类的。天气合适的话一个星期出来四五天,我们都是一群热衷于哈雷的人。”

  James,高中时候接触哈雷,当时开哈雷的人形象不像现在,而像美国的黑帮恶棍。

  “80年代初的电影《烈火街头》,一个全是哈雷的场景对我的影响特别大。然后我就开始收集各种与哈雷有关的东西,例如剪报、图片等,然后把它们做成图册自己来回欣赏。那时的人基本上都在玩日本车,所以我连哈雷的真车都没有见过。但由于非常喜欢哈雷,于是开始研究哈雷的历史,每个车型每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都一清二楚,最后发现哈雷文化贯穿了整个西方工业文明史,很多重大事件中都可以找到哈雷的影子。

  “哈雷文化给我的感觉很复杂,是种怀旧的东西,像是我们小时候的铁皮玩具,并不先进,很简单、很原始、很粗糙,但是给我们一种很原始的快乐。哈雷现在加入了电喷技术,很多人还是怀念化油器时期的车型。

  “通过哈雷这个平台,我认识很多玩哈雷的人,由于同一兴趣走到一起,所以人与人之间很容易接近。大家没有壁垒,沟通相当容易。团队中没有财富、工作、社会地位之分,圈子都是很爱家庭的人,很多都带家属参加活动。”

  应书权,1993年年底开始玩摩托车。当时玩的是越野摩托,直到1999年深圳禁摩才无奈地放弃。三年前,遇到以前玩摩托车的老朋友,其中有人玩哈雷,立刻唤醒了自己喜欢摩托车的兴致。

  “曾经我喜欢驾驶乐趣,喜欢到处攀爬,强调操控性能,但随着年龄增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始终很喜欢开摩托车迎面吹着风的感觉,老了以后可能身体不能够再开摩托车,依然想放一台车在家里,有空擦干净,欣赏欣赏。

  “哈雷比较粗犷,美式机车基本都是这种风味,由于我一开始玩的是日本车,所以最初对哈雷是不能接受的,做工太差,车架又笨拙,性能也跟不上日本车,但慢慢接触下去就慢慢喜欢上了。

  “如果一台车很容易驾驭,就没有乐趣,而一台车像一匹烈马,当你慢慢熟悉,直到能够真正驾驭,这种感觉是最棒的。我们跑长途也一样,如果风调雨顺,一定不会有太多值得回忆的事情。如果遇上恶劣的天气,特别辛苦,甚至想死的心都有的旅程,回顾起来才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印在脑海洗不掉。

  “玩哈雷这么久,印象最深刻的事是,这么多年来亲眼看着朋友,包括自己出交通事故,不堪的场面历历在目,让我们现在玩摩托车是特别注重交通安全的。

  “在深圳玩摩托车条件很恶劣,开车的人普遍不会意识到摩托车的存在。”

  大力,2015年接触到这个俱乐部,才买了梦寐以求的第一台哈雷。之前在广州工作,每周末都有一群玩哈雷的人在洗车,当时就被哈雷启动时的马蹄音深深吸引。

  “高中时就开始喜欢哈雷,当时沉迷于哈雷的模型,想象着自己想要的样子,改装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直到现在真正拥有了哈雷,才圆了自己的梦想。哈雷给我一种很有力量、很男人、很有爆炸性、很霸气的感觉。现在这台哈雷,我的改动也特别大,油箱换了,空滤换了,排气换了……按照心中的样子一步步改装。其实拥有一台自己从小梦寐以求的东西,就算看着也很满足。

  “对于现在深圳的全面禁行我认为是不合理的,应该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制定适合的交通规范,很多国家都管得了,相信我们也可以,一刀切的方式并不合理。”

  经过一番采访,我慢慢领略到了这种属于深圳的哈雷文化。曾经,他们是开着跑车追风的热血青年,岁月让他们沉淀,不浮躁,不飙车,只想迎着风,享受哈雷张扬的个性和自由,享受以车会友的乐趣。

  策划、执行:《改装与四驱》团队 摄影:张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