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别视角看我国女性参政权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社会性别,女性参政权
  • 发布时间:2015-10-28 16:29

  【摘要】经过了漫长的人类历史,男女双方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是目前男女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当下,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探究我国的女性参政权,排除了过去将女性作为一个孤立的群体的情形,将男女双方均纳入参政权的领域,分析在平等的实现公民的参政权过程中双方尤其是女性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借此有望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全面推进男女平等在参政权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参政权;社会性别;男女平等

  一、参政权与社会性别

  1、参政权

  参政权也称政治参与权,在我国已经生效的四部宪法中均有所提到,本文所称参政权,侧重于从两性的角度来分析,体现宪法中的男女平等原则,要求对男女进行无区别对待,坚持中立原则,更强调实质平等,捍卫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和人民的尊严。

  2、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是与生理性别相对应而产生的,它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它代表了人与人的差别,代表了男人与女人社会角色与功能的差别。[1]社会性别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它将社会中的人分为明显的两性,分析其在社会中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寻找促使两性平等的出路。

  3、主张以社会性别的视角探究参政权平等,有其优势所在

  3.1 社会性别研究视角弥补了传统的阶级分析方法与女权主义研究方法的不足。阶级分析方法主要指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2]但其对平等与公正的关注不够,而且,它只适用于阶级社会中。女权主义方法以维护女性权益为主要出发点,在其适用之初,对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目的是反对男性,将其作为对立面,不利于两性的和谐发展。[3]而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两性存在的任意社会形态中,以实现男女平等为基本的目标,对男性与女性都是用关怀的态度,现阶段我国女性的参政权比较突出的与男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主张以社会性别的视角分析参政权平等的实现,男女两性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男女平等。

  3.2 社会性别理论是一种先进的性别文化,它主张从“行动中的法”角度考察性别平等的实际生活内容,即将政策、法律等转移到实际的立法、司法的活动中,考虑到男女双方在参政领域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有益于使所有成员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4]

  二、我国参政权行使的现状

  1、法律、制度构建层面

  保障公民尤其是女性参政权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如现行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女干部”等,宪法作为我国法制体系中效力等级最高的文件,其诸多条文对女性参政权的规定,体现了宪法对参政权的重视。

  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也重视女性参政权的保护。

  2、实践层面

  目前,我国的女性的参政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有所提升,具体表现在:

  2.1 女性对法律权益的认知水平提升。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显示,有83.4%的人知道中国目前有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比10年前提高了9.6%,[5]这一结果不仅有利于我国法制的宣传和普及,也为法律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2 参政主动性增强。2010年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等提建议的比例比2000年提高了3.3%。

  2.3 一定数量的促进男女参政权平等实现的机构相继建立,如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以上为参政权平等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目前我国男女参政权过程中的问题及所对应的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对公民参政权平等的发展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女性参政权的实现情况仍不理想,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现存的不少宪法条文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1.2 女性参政权在实施中保障体系不完备。

  1.3 女性参政积极性不高。

  1.4 女性参政在整个参政领导队伍中所占比例不高,担任正职的女性更少。

  1.5 我国女性参政权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对较大,尤其是在30%的参政女性代表比例方面,尤为突出。[6]

  2、原因分析

  2.1 经济因素的制约

  经济因素是指公民拥有财富的多少及她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经济因素于政治参与的关系,蔡定剑指出,“并非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选举越积极,相反高收入者和经济发达地区对选举反而冷漠”。[7]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中存在的一些性别歧视现象,女性的就业水平,工资标准等难以得到平等的对待,收入减少,无法获得足够的参政信息,逐步对政治产生冷漠情绪。

  2.2 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为代表的封建文化传统沉淀成强大的习惯性驱动力,成为妇女受压迫的意识形态的总根源。[8]

  我国传统文化属于臣属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并在男性审视下的文化,是为维护男性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地位而构筑的文化。[9]具体表现为:自古延续的传统家务劳动占据了女性的大部分时间,根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对各级领导岗位中女性数量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被访者排在首位的是女性家务负担重(67.5%)(如图1所示),[10]这一无偿的劳动也影响了女性的政治参与的持续性,加之我国现行的法律尚不健全,其经济权利无法平等的得以实现,传统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大众对于女性参政的评价,在男权主义没有完全消失的情况下,参政水平难以提升。

  2.3 法律法规及相关机制的不健全

  首先,我国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宪法尚不健全,关于女性参政的相关规定在内容上不乏漏洞或者交叉的情况,不少规定可操作性弱。其次,对女性参政权保障的监察机构未独立成为一个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机构,监察不到位,女性的参政权保护进程较慢。

  再者,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化的,科学的社会性别统计体系。[11]政府因无法为政府提供有力的数据统计支持,性别平等,参政权平等进程受阻。

  2.4 女性自身原因

  表现为综合政治素质偏低,参政不够理性,处理政治方面的问题时能力不足等。大部分的女性多数的时间分散在家务劳动之中,对于政治的关注度不及男性,自身的自主性也不强,进而加剧男女参政权行使的不平等。

  四、以社会性别视角实现参政权平等的建议

  1、在经济领域全面贯彻社会性别意识

  在现阶段女性权利受到歧视,严重影响其参政权实现的情况下,着力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在就业政策,养老退休实施较为强制性的措施,当然,这种强制力并非暴力手段,而多以经济手段为主,并借助市场的调节功能,明确女性的权利,努力提升其经济水平,为参政权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2、加大对男女平等这一宪法基本原则及社会性别理论进行大力的宣传与引导

  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促使党政干部、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等对男女平等在参政权领域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扩大受众范围,或者有上级政府部门通过下达政策,增加关于提升女性地位的内容,对教育者进行社会性别的培训,使其树立起性别平等新的理念,确保落到实处。

  3、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在修订或者制定法律时以社会性别的角度量化具体条文的规定

  应该在法律中取缔“适当数量”等模糊字眼,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法律解释的作用,以维护法律的稳定性。此外,女性发展特别需要公共力量的介入,需要执政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12。]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监督力度。可成立专门的促进男女平等的机构,并赋以可执行性的职权,使其与现存的民间机构相互配合,使监督有力,执行有效。

  五、结语

  女性参政是时代的潮流,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女性参政的水平与深度,也影响着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进程。

  希望社会性别理论能够充分真正的运用于参政权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为我国宪政建设,依法治国的全面实现,中国梦的早日缔造发挥其优势力量,最终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刘霓:《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载于《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孙丽丽:《女权主义视角下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的批判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3月版,第30页。

  [4]黄列:《社会性别与国际人权法》,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5]《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载于《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11月第6期总第108期。

  [6]司马俊莲:《论我国妇女参政权实现之困境与对策—从国际人权法比较的视角》,载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12月第21卷第4期。

  [7]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8]李小红:《夏娃的探索:妇女研究论稿》,载于《河南人民》1988年版,第17页。

  [9]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第126页。

  [10]《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主要数据报告》,载于《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11月第6期总第108期。

  [11]师凤莲:《社会性别视角下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2]郑军:《论宪法学体系的构建和更新—以社会性别平等理念的融入为视角》,载于《法学杂志》2014年第7期。

  文/郭双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