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犯罪嫌疑人气质类型及其讯问方法

  • 来源:楚天法治
  • 关键字:职务犯罪,讯问,气质
  • 发布时间:2015-10-29 09:22

  【摘要】审讯是一种古老的查明案件事实的方法,犯罪嫌疑人最有资格、最有条件陈述其是否犯罪、如何犯罪。即使在强调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环境下,也不能否认讯问永远是一项重要的侦查手段。当前职务犯罪呈现出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化,反侦查手段强等特点,将犯罪嫌疑人依据气质类型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不同的讯问方法有着现实意义。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讯问

  一、犯罪嫌疑人气质分类

  气质特征是人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情感活动产生的速度、强度、注意力集中的长短、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心理活动指向性以及情感的外部表现习惯,都与心理特征相关。由于每个人的心理、生理素质以及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同,其心理特征也不同,学者们将这些不同气质特征的人分为四大类,即胆汁质型、多血质型、黏液质型、抑郁质型。在审讯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的分类应有容易分辨的特点、形象的表述,因而将犯罪嫌疑人分为四类:英雄型气质、外露型气质、理智型气质、内省型气质。以下从心理学角度予以介绍各气质特征:

  1、英雄型气质:动作迅猛,性情急躁,容易激动,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喜欢引人注意,语言直率,抑制能力及耐力差。

  2、外露型气质:动作灵敏,反应迅速,理解力强,适应性强,想象力丰富,性情活泼,情感容易表露,好动不好静。

  3、理智型气质:言行稳重,慢条斯理,因循守旧,灵敏性不足,沉着冷静,不狂热,不带感情色彩。

  4、内省型气质:动作迟钝,感情脆弱,孤僻,容易固执己见,适应力差,反应慢,优柔寡断,有耐力,戒备心强。

  二、不同气质类型的审讯学特征

  1、英雄型气质:该类型以警察为典型代表,其在审讯阶段特征是:心直口快,不善掩饰,敢于公开顶撞,控制力差,防御体系不严密,情感容易冲动,自尊心和自信心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就难以改变。

  2、外露型气质:该类型以一般公务员为典型代表,是职务犯罪嫌疑人的主要类型,其在审讯阶段特征是:适应性强,领会意图快,能言善辩,说话照顾不同环境与对象,话不直说,善拐弯,一般不顽抗,善于根据审讯人员讯问态度投其所好。善于使用多变情感掩盖自己真实情感。但其也具有好动不好静,主见差,善于顺从他人的特点。

  3、理智型气质:该类型以较高级别领导为典型代表,其在审讯阶段特征是:沉着、冷静、稳重,不轻易插话,不随意答话,说话时反复思考,慢条斯理,不带感情色彩,对外来信息反应慢,动作迟缓,但有较强的耐力和韧性,好固执己见,其防御体系强,态度顽固,有言不由衷心口不一的特点。

  4、内向型气质:该类型以部分文员类公务员为典型代表,并不常见,其在审讯阶段特征是:腼腆少语,语气平缓,语调变化不大,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对外界刺激冷漠,戒备心强,顺应性差,思想偏执,情感懦弱。

  三、不同气质类型的讯问方法

  1、英雄型气质:利用其情感容易冲动,抑制力差的弱点,采取强弱、快慢结合的方法,打乱其节奏,引其激动,抓住一个矛盾点持续攻打,让其暴露耐力差的弱点,对矛盾点持续施加压力直至攻破其心理防线。讯问英雄型气质嫌疑人的方法的精华在于在对方可承受范围内反复对其心理施压,强弱强弱强,直至其最终彻底奔溃,因而在对其施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力度及时机,保持在对方心理承受范围内,过弱起不到效果,过强容易引起僵局。

  2、外露型气质:讯问时有意放慢讯问的节奏,打破其反应快的思维习惯,使用平缓的语调让其放松戒备。对方思维敏捷,为不过快暴露我方真实意图,可采取跳跃式的发问方法找目标,对要害问题不急于涉及,声东击西,逐渐掌握所需信息及矛盾点后,进行心理限制,当聪明的犯罪嫌疑人认可败局已定时,会走坦白从宽的路。

  3、理智型气质:理智型的人思维层次较高,审讯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品质、严谨公正的工作作风、随机应变的观察能力以及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战胜对方。在审讯前应配备适当的审讯力量,全面地研究熟悉案情,全面了解犯罪嫌疑人,制定严密的审讯计划。审讯中耐心沉着,不急于求成,心理限制时一步步向上挤,以其必败的大形势迫使其交代。

  4、内省型气质:讯问时首先要改变其冷漠少语的状态,调动其说话的兴趣,可用自由交谈的方法逐步进入实质性问题。同时这类人情绪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应当为其指明出路,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生、求自由的欲望,避免形成不抗拒也不配合的“行尸走肉”的状态。内省型气质人员社会关系淡漠,其情感必然严重依托于家庭、情人或者事业等方面,充分利用其情感脆弱的特点,促使其产生内疚心理,在有证据的情况下适时使用证据,逼其交罪。

  参考文献:

  [1]吴克利.审讯心理学[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2][英]古德琼森.审讯和供述心理学手册[M]乐国安、李安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文/陈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