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车降价势在必行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降价,进口
  • 发布时间:2015-11-16 16:28

  大大方方降低指导价比罗里吧嗦私下降价,对扩大销量、改善厂商关系和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都有好处。而价格降多少不仅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也取决于厂家还能降多少。

  “2015年进口车市场将迎来历史上最严峻的时刻。”这是业内对今年进口车市场最没有争议的一个说法。的确,今年卜5月汽车累计进口量同比下滑22.3%,6月进口车经销商库存仍高达2.44个月,大大超过1.5个月的警戒线,进口车价格平均优惠8万元,优惠幅度为11.8%,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值,对相关厂家、授权经销商乃至平行进口车商来说这可真是糟透了。

  有人认为进口车以价换量不可取,因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价格杠杆用在进口车上效果并不明显——实际优惠幅度空前大,但销量还在下降。其实价格杠杆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降价幅度是否足够;二是降价信息是否明确。

  去年进口车终端零售价格平均优惠幅度就超过了8%,今年5月是11.8%,虽然是史上优惠幅度最高值,也只比去年多了4个百分点,算不上足够,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有这回事,所以吸引不了多少消费者。

  在降价信息方面,厂家指导价毫不妥协,经销商和客户面议零售价,透明度不高,很多消费者看不到,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有的消费者被网上降价信息忽悠到了4S店里,结果发现号称有20万元降价的那款车没了,也许压根就没有。有的消费者总认为还会有更便宜的,或者将会有更便宜的等等,这反而导致持币待购,实际上抑制了消费。

  如果厂家宣布降低指导价,而且降幅足够,价格信号必须非常清晰。比如原来30万出头的进口车降到了30万以内,很多消费者就会明确知道,这个价格已经进入了他划定的购车预算范围,不会是经销商的诱饵,而且会想,近期内不会再有降价了,和经销商议价也不会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了,所以该出手了。

  大大方方降低指导价比罗里吧嗦私下降价,对扩大销量、改善厂商关系和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都有好处。而价格降多少不仅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也取决于厂家还能降多少。

  现在有一个新情况,就是去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已经从1:8.5降到了1:6.7,贬值了21%。这意味着同样一款车,在中国到岸价同样是10万欧元,如果在去年年初进口,折合人民币就是85万元,而现在进口就只有67万元了。如果终端零售价和车型配置自去年以来一直保持不变,中间的18万差价就是额外利润了。当然,欧元贬值是用了1年半时间才逐渐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你不能说厂家这段时间天天都赚取如此大的额外利润,更何况终端零售价也在降低。经销商亏了,厂家还要补,很多车型的指导价虽然没变,配置实际上已经偷偷摸摸地提升了。现在的问题是:已经到了要拼市场、名正言顺地降低指导价的时候了。

  所以我认为,可以按欧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幅度取一个中间值--10%,作为欧洲进口车降低指导价的基准,这个幅度实际上也相当于目前终端零售价的优惠幅度,或许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何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