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赛德斯-奔驰车辆命名体系
作为汽车发明者,奔驰快130岁了,可以说它见证了所有汽车制造商的兴衰,同时,它还见证了另外一件事:汽车从古到今的命名变化。
1886-1899
第一阶段:无名
在“梅赛德斯”这个小女孩的名字被刻上车头之前,卡尔·本茨和他的同仁们所制造的汽车都是以“戴姆勒”品牌销售的,这个时期也没什么命名可言,别说数字了,连字母都没有,很多车无名地制造出来。毕竟,在那个汽车工业还很不成熟的时代,你不能要求德国人像今天这么严谨。
1894年的Phoenix(凤凰)系列算是戴姆勒各个车型中比较正经的名字了。
1900-1926
第二阶段:实用主义
从这时起,“梅赛德斯”成为了一个品牌,相应地,命名规则也要与时俱进。不过这些名字可不太含蓄,比如8PS、35PS、55PS、140PS,翻译成中文就都是“XX匹”的形式,直接以马力命名。
直接标马力可不是为了彰显出色的动力,否则为何连8匹都要标?这是当时德国命名规定所要求的,而之后很多车的车名又变成了10/30PS这种马力/马力的形式,因为1906年德国政府开始征收“马力税”,车主要按车的“税收马力”多少每年向政府缴纳不同的税收。这个“税收马力”并非指厂商标定的马力,而是根据汽缸数、缸径、行程3项指标结合出的公式计算的,所以与其说是“马力税”,不如理解为我们按排量征收的车船税。一辆奔驰车需要交多少税,都坦诚地写在车名里了,因为税收马力远低于车的实际马力,所以为了不混淆,就有了马力/马力这种双重数据的形式。
对于一款四冲程发动机汽车,1税收马力=0.2618升的排量,对于二冲程发动机车型,1税收马力=0.1755升的排量。1907年的37/70PS,37是税收马力,70是标定马力。
1921年的6/25/40PS,很多奔驰的名字里都有三个马力数值,这里面第一个依旧是税收马力,而第二、第三个数值则是打开机械增压前后的标定马力,虽然有点过于务实,但终于可以叫上名了。
1926-1933
第三阶段:走向理性
1926年戴姆勒与奔驰公司融合,所有车型有了新的名字,在之后长达67年的时间里,奔驰所有车型的命名虽然变化多端,但都遵循一个规律——以象征级别的数字为核心。
以二战结束前为例,奔驰就有200、460、540、770这类用于区分档次的数字命名,数字越大级别越高;除了单纯的数字,奔驰车名中也辅以细化车型的字母,位于数字之后,比如500K,后面的K代表Kompressor机械增压,260D后面的D代表Diesel柴油机,但这些字母只是伴随部分车型出现,没有形成系统。
二战后,字母在奔驰车名中的使用越来越常见,到60年代基本形成了8个字母构成的命名体系,这8个字母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代表发动机类型,包括2个字母,E和D,E是Einspritzer代表燃油喷射,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机械喷射、电子喷射这两种。D代表Diesel柴油机,除了E、D两种类型的发动机,其实还隐含了第三种,也就是非E非D的化油器发动机
第二类代表车身类型,包含6个字母,T代表Touring旅行车;C代表Coupe双门轿车;L是Long长轴距;S就是Sonderklasse特殊级的意思,和今天的S级含义一模一样;G代表Gelandewagen越野车,也就是现在的G级;SL是唯一一个要连起来解释,并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名字,它代表SportLeicht轻量化跑车,这个名字专供SL级,和今天的SL意义相同。
1926年,先前的24/100/140PS车系改名为630。
1993-今
第四阶段:清晰易懂
1993年,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全新的家族命名,与雷克萨斯接近的,不再以数字为核心,而是以字母为核心命名全系车型。如“C200”“S500”“CL600”,前面的字母代表车系,后面的数字代表级别,从此奔驰的每一个车系都有了自己的名称,清晰易懂,消费者们再也不必为分不清奔驰的编号而头痛。
改名先后对照表:
●190系列——C级
●200系列——E级
●SE/SEL系列——S级
●SEC系列——CL级
●G/GE/GD系列——G级
1993年SE/SEL系列统称为S级,600SEL改为S600,代表长轴距的L一度从车名中消失,但如今又恢复。
撰文>鹅军司令 设计>韩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