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德森HORNET的NASCAR成名史
这个“大黄蜂”,可远比我们熟悉的Bumblebee要正宗得多,甚至被王牌赛车手冠以“Fabulous”的前缀。
“Fabulous Hudson Hornet”,可译为“惊人的哈德森大黄蜂”——这是赛车手为上世纪50年代叱咤于NASCAR赛场的Hornet取的别称,而车迷对它的昵称更简洁有力——“陆地火箭”。
天生跑手
说Hornet是“天生跑手”完全不过分。因为在最初的量产版中,哈德森就为其打造了承载式车身。底盘和车身的一体结构,现在看来很正常,但在1951年,美国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采用的还是上下分离的非承载式结构。两种结构,划分了汽车工业史的两个时代。前者以更简练浓缩的结构节省了大量的材料,由此也进一步减轻了车重。
Hornet车身设计的主要特点,就是采用了品牌知名的“step down”设计(座舱以边框结构环绕,因此门槛高于地板)。这样的设计不仅大大偷轻了重量,匍匐的身姿和低重心也令操控更加稳定。造型沿用的则是上世纪30-60年代流行的庞顿(Ponton)风格,这是一种区别于二战前的典型箱式车身的造型潮流,讲究以饱满的流线型曲面包裹整个车身。哈德森Hornet是这种造型风格的中期代表,车身过渡圆润流畅,特色鲜明的封闭式后翼子板、稍带鳍状特色的尾部均提供了良好的空气动力效应。这些特色,都为Hornet奠定了赛道上的先天优势。
真正给足Hornet赛车“以速度见长”底气的,是那台“7X”赛车发动机。量产版Hornet配备的是一副145hp直列6缸发动机,1952年小改款后,双化油器发动机版将功率输出增加到了170hp。以此为基础,著名赛车手马歇尔·蒂格(Marshall Teague)伙同哈德森汽车工程师文斯·皮金斯(Vince Piggins),主导研发了“7X”赛用发动机,分别在缸径、阀门、燃烧室、汽缸盖、凸轮轴、排气管和歧管7处进行专业化改装和调校,最终功率高达220hp。有人据此认为,如果“拥有很大性能改装潜力”作为肌肉车的一项必备条件的话,那么Hornet就是二战后美国第一辆横空出世的肌肉车。而站在汽车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一台传奇赛车雄霸上世纪50年代初NASCAR的赛道,似乎也算意料中事。
胜利和纪录是次要
当年的哈德森车队,车手阵容包括马歇尔·蒂格和赫伯·托马斯(Herb Thomas)等在内的7名队员,他们在1951年取得13场分站胜利的开门红。接下来则是3年“垄断性”的胜利——1952赛季取得34场中的27场胜利;1953赛季取得37场中的22场胜利;1954赛季取得37场的17场胜利。由于当时NASCAR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Hornet实际上是创造了许多纪录的。
很快,Hornet在NASCAR所向披靡的势头开始得到哈德森高管的注意,为了保持车队和赛车的持续强势,车厂的赛事投入与日俱增。Hornet赛车的高性能形象,也开始刺激量产车销量增长。就连当年的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巨头”,也开始惧怕赛车的败局影响到市场销量,甚者更直接退赛,也不愿输得太惨颜面尽失。这也促使NASCAR赛会重新检讨赛例,比如发动机性能的限制,就在此后订立。超越其本身的得失荣辱,哈德森Hornet更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实际上推动了NASCAR向更规范、更严肃的赛车竞技发展演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赛场战绩与市场销量并不成正比,作为赛车的优势在作为产品的量产车身上反而成了累赘。一体式车身虽然优点很多,缺点却也是致命性的——体现在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哈德森的产业规模,当车型改款或换代时,既定的结构使得改动空间十分有限,升级换代成本也极其高昂。于是,Hornet在历史上的3次改款变化都非常小,经年累月产品渐渐老旧而失去生命力。核心产品的销售乏力也成为哈德森走向被并购的重要原因。1954年底,哈德森汽车并入AMC,“大黄蜂”从此退出赛场。
当然,Hornet的历史意义,并非一个简单的“成败”足以论定。首先,当时美国汽车赛事正处于起步阶段,Hornet几无对手的三年王朝使得NASCAR迎来一个更深得人心的新纪元,也让赛会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从这点来看,Hornet对整个美国赛车运动起到推动作用;其次,对于哈德森而言,如果少了Hornet,或许没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哈德森这个汽车品牌曾经存在过。
故此,对汽车文化历史有基本认知的真正车迷,正宗的“大黄蜂”一定是Hornet,而不会是Bumblebee——那是小朋友们的偶像和玩具。
文>李创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