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装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轻度装,中南海,装
  • 发布时间:2012-08-01 10:10

  “装”,英文译作zhuangability。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诠释中国人的“装”,聪明的中国人代劳,发明了这个英文单词。

  “装”,这个词很难解释,往好处说是一个褒义词——讲究。男人出门细细挑一块手表,女人出门细细选一双高跟鞋,都是讲究;往坏处说,却成了一个贬义词——做作。别人穿T恤,你非要扎领结,别人唱萧敬腾,你非要唱《我的太阳》。

  “装”,装对了就是一种精致,进而迸发出自己的小宇宙;而装错了就变成了另类、不合群,玩大了,让人反感了。

  相对而言,北京人是很能装的,或者说北京文化就是一个“装”文化。初到北京,总会被北京人的气场吓着,他们仿佛通晓中南海所有内幕,上至神九飞天,下到蛟龙探海这些事情都是他们安排的,喝几杯酒,他会问你知不知道他为什么姓毛姓邓姓江胡,不然他怎么知道下届常委的事?

  通常,离开包厢的时候,他会说:“今晚我说的话你听听就过了,不要往外说。”你最好是毕恭毕敬,不然他会不高兴,因为微笑会被理解成不信任。

  皇城根下,这种装是用来壮胆的。大家行走江湖,都得借个胆,相互别拆穿,得互捧。而上海人不会理你信任与否,哪怕两个小时前他还穿着睡衣在弄堂里走动,现在他也能西装革履侃侃而谈,西服合身吗?不重要。重要的是话题:新房子装修了,女儿要去美国……

  上海人的“装”,更像是一种小讲究。晚上和上海的文艺青年混,他们会穿得很潮,抽细条的香烟,小声聊上海话。喝杯咖啡,最好是把牛奶换成豆奶,豆子要深度烘培的,Cream要double的……

  如何要求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有要求,要special,要有attitude。

  本质上,我不是个爱装的人,老是穿着内裤抱着半个西瓜在家看碟,直到前年才像模像样地做了一套正装西服——一条牛仔裤出入办公室总是不太好,因为这份职业多多少少需要几分装的。

  如果一点都不装,我可以自称小编去做网络媒体。每天研究10万元车型的导购,给网友推荐几款无骨雨刷车型,在拿到一台法拉利试驾时释放自己五体投地的崇拜。这样的话,读者一定会说我:瞧吴佩这个屌丝!

  为了平衡“装”和“不装”,也为了在“装对”和“装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用了一种安全的办法——“轻度装”,一点点装。应付得来场面,也不让自己不好受。

  其实这也是我们杂志的风格。这个团队有态度,但不过分装。相比于一些“装*范儿”,我们的文字最接地气,是全中国最口语化的专业汽车杂志,惯用南派的口吻说简单的道理;我们也最愿意花心思去做一个有态度的策划,而不是借一台车从欧洲的南边跑到北边;我们请来香港最讲究的几位前辈,也是为了协助我们继续这一路线。

  轻度装,装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我依然自信地穿着牛仔裤上班,因为牛仔裤里也有Evisu这种“够Special、够attitude”的品牌,我们的读者是一群有品的人,他们一定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我们的态度,而这个态度并非一定拿腔拿调。

  轻度装,同事刘勍楠发明了这个单词:zhuanglittlability。

  吴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