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用药现状及探讨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儿用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30 11:16
【摘要】通过对目前小儿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发掘小儿用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相应建议,使小儿用药能够更加合理准确。
【关键词】小儿用药;现状;探讨
小儿体质异于成人,在器官发育和体格等各方面和成人都不同,所以在小儿用药时要注意其特点。患病小儿属于特殊用药人群,各个器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具有特殊的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其对药物的耐受性、敏感性也有明显的区别,并且个体差异不同的小儿,会对药物有不同的反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发现很多家长在医院时只喜欢为小儿选择最好的药,并且也有家长在家中自行给小儿用药,本人结合诸类情况和儿科治疗状况,发现而今小儿用药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1 小儿用药现状
1.1 品种缺乏成为小儿用药难题
品种缺乏已经成为小儿用药不可争议的事实,即便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小儿用药难以满足临床医疗需要的问题也常常存在。根据调查,占有全国小儿1/4人口所用药品种量仅有60余种,这一数量占我国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的1.52%。并且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小儿专用剂型药物仅有不到10%,我国国内90%以上的药物都不曾注册为小儿用药。即便世界各国争相出台一系列政策,例如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的儿童专用处方集,但依然没有解决小儿用药品种缺乏的难题。鉴于小儿用药剂型少、规格不全,不得已在临床上将成人剂型、规格的药品分割后为小儿使用;擅自改变给药途径的情况在临床上亦时常发生,例如安乃近注射剂滴鼻、庆大霉素注射剂口服等,导致剂量不精准、剂型破坏,特别是安全范围窄、治疗指数低的药物,分量使用的剂量不同很可能引发不良症状。一些将成人药剂分割口服的做法,既不能科学的保证药量的准确,也使药物被污染。例如:控释、缓释药物分割口服不但会失去缓释或控释效果,严重情况下会由于快速的超剂量释放产生意外;肠溶片分割后损坏了肠溶衣导致药物在胃部就遭到了破坏。
1.2 小儿用药信息不全,说明标注不明确
现如今,在非小儿专用药物说明书中,小儿用药信息缺乏,小儿专用药物例如包装或药品名称上注明“儿童”、“小儿”等字样的药品,其小儿用药信息比较完整。1973年出版的《医生案头参考》一书中的2000种药品中约80%的药品没有小儿用药信息。不光是我国,全世界范围内小儿用药缺乏,信息不全,1995年美国批准上市的28个专利药品中只有4个新药有小儿使用说明,其占比例只是上市新药的20%。调查显示,1996年美国处方转为非处方的40个产品大部分药物没有小儿使用说明。小儿用药信息全,说明标注不明确,导致临床上常常出现凭经验用药、说明书外用药的情况,很多不恰当的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即会影响药物的效果,也极有可能导致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不同年龄段小儿所需药品剂型规格得不到满足
根据小儿用药的特点,不同年龄段小儿所需药品剂型规格都不一样。例如:新生儿可以服用栓剂;2岁以内的小儿应适合服用滴剂;6~11岁小儿可选择服用包衣片、腔崩解剂和咀嚼片剂。近年来,虽然社会物质水平在逐步提升,小儿用药市场不断得到开发,小儿制剂的数量逐渐增多,可制剂规格仍旧满足不了各年龄段小儿所需,针剂和注射剂在儿童剂型中极度缺乏,几乎找不到。并且要注意,一些较大较硬的丸剂、片剂、或胶囊剂极有可能会造成小儿吞咽服用困难,甚至严重时会给小儿带来致命的损害。我们会时常发现,婴幼儿不适合吞服片剂,因此家长会选择将其研成粉末后用水服用,这样的做法会给小儿的口腔黏膜或牙齿带来损害,有时药液灌入气管,还会引起感染或者咳嗽等症状。一般来说,小儿比较适合溶液剂、颗粒剂、混悬剂等,但是与普通剂型相比,大多数小儿适用的剂型要贵很多,所以,这也为小儿剂型规格开发研究带来的困难,也是小儿剂型规格满足不了各年龄断小儿的一个原因。
2 小儿合理用药探讨
2.1 发挥政府的扶植性政策
小儿药物的普及离不开政府的扶植,在小儿药物的研发方面,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采用政策和措施小儿用药的发展,在规定内积极谨慎的研发新药,推进新药在小儿的临床试验,已经上市但无临床试验的药物也要包括其中。并且,政府也要在现有法律上增强对小儿药物的规定,在拟定相应法律法规时,要补充好新上市的小儿药物数据。至于研发生产小儿药物的企业,则可以采用一些优先或奖励性政策,这样不但对致力于小儿药物领域的厂家能够稳步向前发展起到作用,还调动了制药企业进行小儿药品临床研究的积极性。
2.2 谨慎合理应用小儿药品
在患儿病症较轻的情况下,例如轻微感冒轻微的流涕,并且毫无危及到上呼吸道时,可以选择让患儿多和热水,多休息,也可以让家长熬点姜汤喂服,附加维生素C或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果患儿达到要服药的程度,应首先选用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中药制剂副作用小、效果好,可以选择服用。如果怀疑细菌感染要首先根据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要注意不能不分病原、不问轻重就轻易采用2~3种抗生素的联合疗法。临床用药,如果一种药物能够解决的病症,一般不用2种,要不然只会加重患儿肝脏负担。例如病毒性感冒最好使用抗病毒的中药制剂,以防为预防感染使用抗生素。对于小儿用药,医疗机构应该有对严格的要求和监控,在为患儿治疗时应谨慎合理把握药物用法及用量,同时也要向患儿家长说明用药的严格注意事项,和家属沟通宣传,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沟通,这样才能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研发为临床提供检查药物剂量和剂量范围的软件,简易有效的软件,以便在应用错误剂量时提供预警,及时有效的处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郑虎.药物化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255.
[2]苏玲,邵金治.儿科用药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才智杂志,2011(15).
[3]邓先维.儿童用药剂型开发浅议[J].西北药学杂志,1997,12(4):191.
范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