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将9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采取正确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7±4.8)d,对照组为(18.9±5.2)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救治中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护理体会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慢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主要有气道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变态反应和气道神经调节失常等。急性发作是多出现喘憋、气促、胸闷、呼吸循环衰竭,如果救治不及时可短期内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采取及时合理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的救治十分重要[1]。现对我院收治的59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目的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9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嗽、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及紫绀,端坐呼吸等。所有患者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n=59)和对照组(n=31)。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为(33.8±9.1)岁。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为(34.5±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急救措施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吸氧、抗生素抗感染、氨茶碱、β受体激动剂解痉平喘,激素控制起到炎症,氨溴索化痰,纠正酸中毒等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实施疾病宣教,吸氧及心电监护护理,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①健康宣教:对患者住院过程中进行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讲解,使患者了解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②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易出现紧张、烦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可使患者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加剧,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因此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护理开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多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减轻负面心理对病情的影响,逐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③监护及吸氧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情变化快,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吸氧时应该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液堵塞,注意吸氧浓度,定时检查吸氧管,避免脱落和阻塞。④饮食护理:治疗期间宜食用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多食营养丰富、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日常注意少食多餐,多补充水分,同时叮嘱患者戒烟限酒,以避免刺激支气管而引起哮喘病情加重。⑤用药护理:用药时注意适当调节输注速度,注意使用不同药物的滴速快慢,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心跳过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解痉平喘等药物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胸痛不适、头痛等副作用,因此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及心率、心律变化,如出现心律失常,烦躁等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9%(56/59),患者满意率为98.3%(58/59),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7.4%(24/31),患者满意率为71.0%(22/31),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7±4.8)d,对照组为(18.9±5.2)d,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症状较重,病情变化较快,除了需要及时正规的用药抢救外,尚需要高效综合的护理措施,以便快速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挽救患者生命。笔者体会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既往的常规护理由于护理模式单一,很难满足不同患者临床救治的需要,临床上通过对患者实施病情观察、心理饮食护理、监护及吸氧护理、药物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确保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叮嘱患者合理饮食预防疾病复发[3],并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上述综合措施的应用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并且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应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和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综合护理模式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救治中效果满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雪贞,蔡少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7例急救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2,50(45):113-11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临床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2002年11月修订)[J].疑难病杂志,2006,5(3):180.

  [3]叶桂兰,姜丽华,韩秋风.68例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4(11):1198-1199.

  肖明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