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简要评论这场比赛各支车队的策略。
这场比赛有不同寻常的策略出现,那就是放弃或形同放弃排位赛第三节。事出有因,上海赛车场还是比较“吃胎”的,尤其是两个需要重刹的大直道末端。在这条赛道,软胎的预期使用也就是7圈上下,剩下的尽量让中软胎来搞定。那么即将出现的情况是,主流军团用软胎跑完第三节排位赛之后,再用这套用过的软胎起跑,然后尽早换胎;如果用不同的策略,用中软胎起步,在其他车手抛弃软胎的时候,留在场上用中软胎继续跑以获得领先机会,那么后面的比赛起点可能会更高,但代价是起跑位置会靠后。
一些车队因为预期排位成绩不佳,就改变了策略,自动“退位让贤”。维特尔和霍肯伯格的排位赛第三节干脆不跑了,赛后有另外一个说法:维特尔也存在像韦伯一样的问题——油量不足,后者排位赛后被处罚至正赛最后一位起步;巴顿用中软胎做成绩,也就只能排在他们前面,第8位起跑。
再看策略奏效与否。到第7圈,排在三人之前的车手全都进过站,他们如愿以偿获得了领跑权。但是维特尔和巴顿并不愉快,因为第4圈起他们的排位调了顺序,霍肯伯格在前头,而巴顿在最后。维特尔赛后说:“如果去研究这策略,它的实现需要由始到终都能够没有阻挡地跑。”无奈的是,现实中,霍肯伯格挡了他11圈之久,这种非常近的、图谋超越的跟车对轮胎的损耗加重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维特尔接下来的计划也乱了,被马萨和佩雷兹各挡一段。累加起来,这个阶段,也就是前20圈的损失已经足够让他丢掉夺冠的微妙可能了。
算来维特尔还有再一次领跑的机会,但是阿隆索太快了,德国人守不住,只能期待一个领奖台位置。问题这下只剩下轮胎了:软胎在硬胎面前全无速度优势,维特尔最终被汉密尔顿和莱科宁双双超越,只拿到第四。
再说同时被挡车的巴顿,他就没继续搅浑水,而是用了两停策略。少一停的策略扼杀了他的比赛推进动力,但结果可谓应得尽得。最后的换胎后,他的软胎要跑8圈,好在没有被马萨超过,终获第五。
后方战且纷纭,前方也非风平浪静。汉密尔顿比莱科宁早一圈一停,这就完成了一次先发制人(Undercut),超到了前面。莱科宁在赛道上和维修站中均无法干掉对手,这时候赛车省胎优势便展示出来了,莱科宁的二停比对手早了3圈。莲花车队的预估是,对手也提前进站,后面轮胎将出现衰退。事实证明这点算盘打对了。这就告诉我们,赛车和轮胎配合得好是多么有用,它能让自己的策略更灵活。
文 红衣棒糖人 摄 王欣、Create Images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