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降”潮来势汹汹
- 来源:汽车观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车市,减价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25 11:43
一场由上海大众挑头、各车企纷纷跟进的“官降”行为,就像一枚枚集束炸弹,在中国车市炸响,这将给中国车市带来怎样的影响?
市场环境的巨大改变,企业最为敏感。为了确保市场份额,甚至是打压竞争对手,中国车市在今年上半年迎来了自2004年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官降潮。
2015年,我国汽车市场增速继续回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09.5万辆和1185.0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6%和1.4%,增幅比上年同期均回落7个百分点。
面对销量目标的压力和竞争的加剧,不少车企纷纷对旗下产品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尤其是合资车企率先进行大幅度的价格下调。首先发起价格战的是上海大众,随后,一汽大众、上汽乘用车、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等众多车企也纷纷跟随加入“官降”的大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8月10,东风悦达起亚官方宣布狮跑、智跑两款车型的官方指导价从即日起进行下调。作为旗下主力SUV车型,狮跑车型官方指导价全系下调5万元,降幅占原车价比例高达31.2%。智跑车型官方指导价全系下调2万元。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5月,通用汽车下调了40款车型售价,其中一款车型雪佛兰科帕奇削减了人民币53900元,调整后价格为209900元,降幅20%。而长安福特也在5月将探险者SUV价格削减了人民币40000元,超过8%幅度。
分析人士表示,高达20%的大幅减价可能形成长期影响,中国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花费两三倍于欧美市场的价格去购车。
根据汽车产业信息及咨询服务供应商JATO Dynamics公司的统计,在中国,乘用车的成交量通过加权平均后,“厂商建议零售价”仍然相对较高,约为28万元人民币(约合4.5万美元)。但从2012年以来,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支付的实际平均价格却不到17万元,如此大的差距显示中国车市终端销售有很大空间可以让利。
与此同时,汽车制造商又纷纷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增设产能,尽管销量的增速已经大为放缓。
对此,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副理事长苏晖认为,除了经济下行压力导致的购买力下降外,今年厂家的产销计划过高是导致合资车企开打价格战的原因之一。也有业内专家分析,本轮降价潮并非只是市场调价引发竞争,背后还有技术革新完成导致的价格体系重构。
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不复以往的高涨势头,亟待找寻应对之策。对中国车市而言,降价潮也充当着变相补贴经销商、缓解矛盾的途径,然而这并非长久之策。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将目光转向美国和欧洲市场,也在探索产品高端化的方案。如何在淡季里成功自保,是下一阶段蓬勃发展的必要铺垫。
文/AO记者 陈秀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