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盟助力APEC新中装设计

  随着APEC“新中装”的惊艳亮相,有关服装设计的大揭秘成为各大媒体的重磅新闻。社会各界更是好评如潮,称赞此次会议服装富含中国传统底蕴而不失现代感,不仅完美体现了各国领袖的气质和内涵,也充分显示了大国风范。

  但是不难发现,人们集中关注了“新中装”款式的外观设计,而支撑款式及外观设计最重要的因素——面料的选材与设计却鲜为人知。

  此次参与APEC新中装设计工程并为服装设计师提供面料支持的“中国流行面料创新联盟”,从面料设计开始,就体现出其特有的产业影响力和行业地位,以及对产业链资源有效整合的能力,成为纺织行业集成创新的一个成功典范。

  产业链集成合力创新

  据了解,“中国流行面料创新联盟”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纺织服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创新互利的共同体,以实现服装品牌面料采购需求、提升面料生产企业开发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集成创新为目的,以实现优秀服装品牌与优质面料供应商高效对接,互利共赢为目标。

  本次由EACHWAY(艺之卉)时尚集团首席设计师赵卉洲及曾凤飞等服装设计师参与的2014APEC会议服装设计团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艺之卉和“中国流行面料创新联盟”进行了全面合作,并得到了多家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的鼎力支持。

  2014年1月,艺之卉与创新联盟合作成立了“APEC领导人服装设计项目组”,举行了第一次项目分析会,并紧接于3、4月陆续举行了“项目设计方案面料调整会议”、“设计方案面料及花型最后调整及确认会议”。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天时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德纺织服饰有限公司以及东华大学等多家包括面料企业、服装企业、高等院校在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了探讨和实践。

  整合资源指引面料开发

  经过数次的专业研讨和群体智慧的无数次碰撞,设计方案以对APEC国际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千年中华文化价值的思考为本,以丝绸和羊毛为主要原料,采用符合生态文明的现代纺织技术、独树一帜的设计构想和纯手工制作,通过原料组合、织纹设计、工艺复合等一系列娴熟的传统技艺和领先的原创技术,在源自不同历史背景和蕴藏不同文化内涵的审美观与价值观的交融、凝聚、升华之中,通过色彩、肌理、组织、纹样之间的彼此交互,演绎出文化创意和精神内涵的价值延伸,并融入新时代的国际时尚格调,传递出东方文化的力量,展现大国礼仪及文化的复兴。

  回顾整个设计历程,创新联盟充分发挥了其在信息资源、企业资源、平台资源等方面的有利优势并进行了有效配置。一方面,帮助艺之卉优化了供应链管理,针对服装设计风格进行季节性、系列化产品组合开发,增强了服装面料表现力,塑造出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帮助面料企业解读服装设计的需求,使其在产品开发方向上增强了面料设计的针对性,提升了产品开发的效率。

  “没有他们的贡献,这次的设计不可能成功。这是一次中国纺织产业力量的集体展现。”赵卉洲在多次媒体采访中不无感激地表示。此次与创新联盟的合作,也让她感慨:“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应该是从材料开发设计开始的。通过创新联盟,除了面料创新,更重要的是创建了一种集成创新的模式,对于中国纺织业持续创新、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事业。其实中国不乏好的企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创新的思路,如何使服装设计和纺织企业更好的链接、互动。”

  协同创新意义深远

  此次在制作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的工作过程中,“中国流行面料创新联盟”与赵卉洲等设计师通力配合,完美地展现了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特有优势。这种创新方式,是近年来纺织行业产品开发工作一直在探索的。

  当前,中国纺织工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在面对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的同时,又面临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政策转型的重大宏观形势的变化,行业一些长期积累的内在结构性矛盾由此更加凸显。进一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协同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具体如何进行,纵向与横向的产业链如何有效整合,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新常态时期是我国经济迈向高效率、低成本的新一轮稳态过程。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创新联盟致力于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链协同创新、品牌合作、人才共享、资源互补以及供应链的完善,实现优质设计资源、技术资源、优质产能和优质品牌的有效衔接、匹配与协同,这些工作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集成创新的运作效率,也将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注入较强的动力和活力,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有益探索和有效实践。

  本刊记者_蔡倩 通讯员_覃晓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