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炮制出的神话

  “顺丰貌似也爆仓了,我的快递居然还在发货地徘徊。”记者的小伙伴追踪着“双11”败家物流单,感慨快递爆仓所带来的物流龟速。“双11”后的第二周,大多数消费者的订单陆续到货,如果说11月11日当天我们讨论的焦点是占到了什么便宜、省了多少钱,那么在秒杀夜后,大家转而关注的是“我的快递什么时候到”。

  571亿元的数字并不能掩饰今年“双11”常规多于惊喜的境况,尽管红包、优惠券、聚划算等优惠促销名头比比皆是,各种前期宣传和预热声势浩大,但无论是从商家还是消费者的层面来看,大家都淡定了很多。“双11”对商家而言或许只是“例行公事”,对消费者来说,有实惠就买,不合适也不强求。

  电商狂欢之后,一系列不太正面的“揭秘”也随之而来,比如一些“双11”成交千万的店主爆料五成成交靠刷单,比如商家先提价后降价的“伪打折”伎俩。这些在往年“双11”并不鲜见的招数又来了,它们一次次冲击着消费者的眼球,告诉你惊人数字背后并非一片“净土”。但我们秒杀的手依旧不停,乱象又如何,反正怎么也比在商场里买便宜。

  这就是“双11”的杀手锏,也是电商平台愈发不问质量只问价格的背后推手之一。今年“双11”,上海独立设计师吉承因阿里员工身穿盗版“翅膀卫衣”拍照而被侵权一事致信马云,也将电商平台山寨泛滥、大肆盗版的一面推上了风口浪尖。

  有人说,人们已经忘了“光棍节”的最初含义,挑选、下单、晒单,顺便抱怨抱怨卖家发货慢、快递慢,嘲讽阿里“虚假”的成交数字,或是鄙视一下自己“剁手不停”、又买了不少用不着的东西..但也有人说,当我们变得不再为了小便宜冲昏了头脑,你不能否认这571亿元里又有多少“刚需”。就如在即将变季的京城,趁着“双11”买件打底衫再正常不过。

  2012年“双11”,“淘品牌”突出重围,捧红了韩都衣舍、裂帛、茵曼等线上品牌;2013年“双11”,人们转而聚焦厚积薄发的线下品牌,看绫致集团的“三剑客”如何刷新排行榜;2014年,作为美国最大一桩IPO的阿里巴巴上市后的首个“双11”,人们依旧会关注继去年的350亿元之后,阿里又将制造出怎样的神话?还有京东与阿里关于“双11”商标争议的闹剧都在为这场电商狂欢做着爆点铺垫。

  不可否认,“双11”具有与生俱来的话题性,尽管这一切都正在趋于平淡。

  “双11”的快件仍在路上,3周后,又一个线上促销节日“双12”即将到来。乐呵数钱,疯狂派货,此时的商家恐怕还没有时间去考虑太多,不过,在相邻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被大幅透支的购买力又能为“双12”炮制出怎样的销量神话?

  本刊记者-黄天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