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品牌就要跳出旧模式

  盲目的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让人欣慰的是,羊绒行业的品牌建设在快速前进,我国的羊绒行业正在华丽转身,渐渐用品牌、渠道来摆脱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

  中国是羊绒主产国,全世界的羊绒针织产品基本上都产在中国。正因为羊绒原料的稀有以及羊绒纤维的特性,使得羊绒产品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钟爱的服装产品。

  原料阶段是我国羊绒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的羊绒企业都是从经营原料起家的,都经历了经营原料的过程。很多原料经营商开始生产羊绒产品,并开始产业化经营,进入了羊绒产业的第二个阶段:以出口为主的加工阶段。然而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如何跳出旧的发展模式,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协作。

  关注消费心理变化

  据深圳日神实业总裁杨永介绍,目前,中国羊绒产业的产品出口实际是产品加工。基本上是由国外企业提供品牌、设计,国外企业自行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我们只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原料优势给别人做加工。我们通过给国外加工,认识了羊绒产品,学习了产品的设计,逐步开始建立国内的品牌在国内市场销售羊绒产品。

  过去,所有的羊绒品牌宣传都强调的是“纯羊绒”,宣传的重点是“软黄金”,消费者认为只有穿纯羊绒的制品才能体现档次,而不是穿品牌,穿时尚。但现在消费者的“原料情结”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大家追求的是时尚,是款式,而不再特别注重是什么原料做的。“年轻消费者注重的是流行,是时尚,只要好看,腈纶做的也行,这要引起行业的重视。”杨永说。

  由于对原料的过分强调,最终使优势变成了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强调原料而不是服装。企业与消费者都过分注重羊绒原料,强调羊绒的价值特征,但是忽视了羊绒产品作为服装的使用价值的特征,而且是最重要的特征。由此产生了对设计的忽视,造成了羊绒产品成为服装在市场上最缺少设计风格的产品之一。”杨永表示。

  服装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原料强调的是价值。使用价值是什么呢?是穿起来是否舒服、美观、时尚,而不是说这件衣服值多少钱,那是价值。

  目前,很多人都只是注重原料的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因为大家都还没有把它当成服装,强调的是它的原料,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羊绒衫应该用最适宜的原料组成去体现它的物理要求和风格,不同的风格做不同的组合,而不是盲目求“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的羊绒行业还是在卖羊绒原料,这也是品牌难以做好的原因。

  稳定羊绒市场价格

  羊绒价格上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羊绒价格暴涨暴跌不利于羊绒产业良性发展,也不利于维护农牧民的利益。

  杨海认为,建立合理的羊绒价格体系,稳定羊绒市场价格,统一羊绒制品出口价,提高我国羊绒出口创汇能力,提升我国羊绒制品出口价格,应是中国羊绒企业共同的责任。也是实现中国羊绒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近年我国羊绒原料市场也很不平静。前几年,羊绒加工企业的增加,刺激了农牧民饲养山羊的积极性,使山羊数量剧增,加重了草场负担,使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2000年在畜牧大量超载的情况下,为保护生态环境和恢复草原植被而大量宰杀山羊。加之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多次出现沙尘暴,造成羊绒主产区山羊存栏头数大幅度减少,使我国羊绒产量持续下降。

  “当年由于羊绒产量减少,羊绒价格暴涨,原绒价格上涨到540元/公斤的历史最高价,而同期羊绒制品的价格却只上涨了20%~30%,每件羊绒衫价格在600元左右。2001~2003年,羊绒价格又出现暴跌,无毛绒由10万元/吨下跌到5万~6万元/吨。羊绒价格的大起大落对羊绒加工企业和产品市场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杨海说。后来,出于对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考虑,人们对山羊进行舍饲圈养,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山羊的有序发展和羊绒市场的稳定。目前,我国各大羊绒加工企业都在草原牧区积极兴建羊绒生产基地,开展牧工贸联合,构建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新型的羊绒产业化模式以羊绒产业链为纽带,把羊绒加工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千家万户农牧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羊绒加工企业为羊绒生产基地和牧业生产投入资金,农牧民为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羊绒,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工、农(牧)业的双赢。因此,实现“公司+基地+牧户”的羊绒产业化模式,发展羊绒生产基地作用,实现羊绒养殖业与加工业的协调发展,是今后羊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渐渐苏醒的品牌意识

  目前,居民收入的提高与相对价格的降低使羊绒制品逐渐由贵族消费产品变为普通消费品。“20世纪90年代初的羊绒价格与现在一致,但现在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当时,此外随着羊绒纺纱技术的提升,使羊绒的制成率提升,成本降低。也为羊绒制品市场的迅速成长创造了良好条件。”杨海说。

  羊绒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意识逐渐增强,自主品牌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产生了一大批自主品牌,培育了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地方名牌。

  截至2012年,羊绒企业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商标1880件,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北省的自主品牌拥有数量最多,为679件和550件,分别占注册总量的36%和29%。此外,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也是拥有自主品牌数量较多的省市。

  从地区分布看,华北地区仍然是羊绒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数量最多的地区,共计1319件,占总量的70%。其中仅清河县注册商标就达到490件,数量占河北省的89%,占全国的26%。在内蒙古自治区,1/3的自主品牌集中在鄂尔多斯市,此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也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品牌企业。西北地区注册商标合计111件,占注册总量的6%,主要集中在宁夏和新疆自治区。江浙沪三地羊绒品牌数量合计为328件,占注册总量的17%,自主品牌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湖州、嘉兴、江阴以及杭州和无锡周边地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