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羊绒:走自主品牌建设道路
-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清河羊绒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5 12:31
清河羊绒发展30余年,在原料领域占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如何“精耕细作”,使羊绒实现其“软黄金”的最大价值。近年来,清河县政府在提升清河羊绒的质量上可谓下足功夫。
清河羊绒产业是品牌依赖性显著的产业,如何加强羊绒产业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已经成为清河羊绒产业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清河县通过引导企业树立“无外不大、无外不强”意识,大力引进名企、名牌和名人,使羊绒产业迅速向深加工高端发展,其羊绒制品加工质量不断提高,得到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广泛认可,路易威登、恒源祥、梦特娇、海澜之家等品牌纷纷在清河寻求贴牌加工伙伴。
但是,因为没有自已的品牌,清河羊绒企业饱尝贴牌加工微利之痛。
为此,清河积极引导羊绒企业走自主品牌建设道路。
一是政策扶持创品牌。清河县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创建自主品牌的暂行办法》,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企业作为重点,大力实施自主品牌创建工程,从媒体宣传、项目申报、参加会展等方面为自主创牌企业予以支持。
对自己进行品牌宣传的企业,县政府给予一半宣传费用补贴,年最高补偿额度为20万元;对销售自主品牌的企业,政府给予企业上缴税金后留成部分同等额度的奖励;对参加羊绒行业各种大型展会的自主品牌,政府给予展位费50%的补贴。
在政府的鼓励扶持下,清河羊绒企业纷纷走上品牌发展之路,自主品牌每年新增200个,目前全县自主品牌达到1500多个。二是提升质量创品牌。积极引导羊绒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靠品质与品味赢得市场。
目前,清河县已有18个品牌被评为“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和“中国毛纺织行业知名品牌”,7个品牌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家企业通过中国纤维检验局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核认证,获准使用“纯山羊绒”标志。
随着羊绒产业链条的完善和深化,以及羊绒制品市场的壮大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清河羊绒的产业全面实现了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型提升。据统计,2013年深加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整个羊绒产业的60%。深加工的发展壮大,也说明了清河羊绒产业越来越成熟和强大,产业利润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正在增强。
据业内人士介绍,分梳一吨无毛绒获利一般只有3万元,而纺成纱线,获利在10万元,由纱线再织成衣、裤等成品,折合每吨的利润则达到20~3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