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培养具备高素质能力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创新,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和教授学习方法等途径,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 化学教学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策略

  创新教学,是我们教师在未来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关键一步,也是摆在每一名教师面前的永恒的课题。“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一词如今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词汇。无论在什么方面,对人似乎都要求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能力,可其意义究竟何在?举个简单的例子,肯德基、麦当劳这两家快餐店,彼此经过多年的竞争,结果不是将对方打倒,而是两家公司的共同进步与壮大,原因归根究底在于它们各自在广告、经营及产品上的不断创新与尝试。创新的意义在于能让个人、团队、公司乃至国家不断进步和提高。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对创新当然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就没有在化学方面有更大进步与提高的可能。那么化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呢?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涉及内容广泛的科目,一门锻炼思维的科目,而不是教师给学生讲解过知识之后,学生就能解决相关的问题了,这也正是理论和实践区别的体现。而创新能力正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能够在新的知识点上联系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能够在一个问题中挖掘出更多的问题与知识点,能够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并用问题来巩固知识。这样下来,教师讲解的知识才会真正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好比教师只是给了学生盖成房子所需要的原料与方法,具体堆出什么样的房子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科学设计课堂进程,启迪创新思维

  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应当具有一种张弛有度的把握,不能片面地将课堂变成一环扣一环的授课,而是应当在课堂中营造出一种鼓励思考、启迪创新的氛围。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为导向的教学环境,来营造出一种创新的氛围。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完善基础知识教学后,积极鼓励学生在教材及生活中发现关联与区别,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质疑中启迪创新。也能使学生极大地激发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加强自身化学知识体系的创建。

  2.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激发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乐于参与的环节。把握好实验教学环节,对于深化学生知识掌握,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验教学环节,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将课本上一些参考实验或趣味实验均动手操作,思考其中的道理。更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模式,并对方案进行分析,积极鼓励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如让他们通过家庭厨房等常用物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分析原理,从而使他们贴合实际地不断进取、创新。

  3.结合实际生活应用,体现创新价值

  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意义重大,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掌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指引其创新开拓的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选取一些与生活、环保、科技等问题有关的现象,向学生说明当前化学在这些现象中所起到的反应、作用,以及还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4.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感知过程,只有通过严密的观察才能了解其中的奥秘,从而探索新的知识。因此,观察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步器,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入手,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洞察力,透过表面看本质。比如在演示乙酸乙酯生成实验时,教师首先应当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认真观察醇和酸的状态、颜色,并通过嗅觉区分其气味的差异性;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其中发生的现象,包括颜色变化、气体产生、固体物质沉淀等,注意其中细节变化;最后,教师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如反应器中乙酸蒸发与试管内的碳酸钠反应,放出CO2气体,因此利用导管和向上排气法可以观察到有气泡。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比较观察法,鼓励学生做钠、镁、铝等同主族元素物质与水的反应,观察其不同的现象,培养学生精确的观察力。

  5.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

  良好的学习情景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外界有利因素,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情趣,才能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酚的性质和应用》时,首先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几种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共同点,并总结酚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指出苯酚是最简单的酚类物质。随后学习完酚类的物理性质后,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景:取苯酚的浊液2mL 于试管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浊液将变澄清。将得到的澄清液分到两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滴加稀盐酸,另一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这样以探究性的实验取代说教式的教学,使得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问医院使用的苏尔水消毒液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并要求同学联系课堂内容,对酚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并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来培养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华.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1)

  [2]黄云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04)

  [3]徐斐斐.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才智.2009(05)

  王小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