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音乐欣赏方法的综合运用

  摘要:音乐欣赏需要经历三个过程音乐欣赏,即感觉欣赏过程即感觉欣赏过程即感觉欣赏过程即感觉欣赏过程、感性欣赏过程、理智欣赏过程, 经历了这三个过程经,才能真正地认识和领悟音乐的思想和意境,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最终实现音乐审美情感的深化,从而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 感觉感性理智

  一、绪论

  当今社会提倡素质教育这一理念可谓是深入人心,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我国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型为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当代的中小学生而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员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然而任何初步实施的改革都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之中,由于其能力有限无法以灵活综合的眼光去欣赏,教师的教育理念的陈旧落后导致这一现象越发严重。为此各权威人士纷纷提出各自的观点,以期较好的改善这一现状。

  二、几种常用的音乐欣赏方法

  1.感觉欣赏方式

  感觉欣赏是迈上高级欣赏的第一步,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听觉的感受是由人的感官直接感受到的,通俗的讲也就是说听觉之于人体之后人的第一反应即这支曲子是否悦耳动听这一过程就代表着音乐欣赏的初步阶段的完成。大多数人都会这种简单的欣赏的方法,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这一方法的有效利用与改进将会是音乐欣赏基础上的一步大的跨越。

  2.感性欣赏方式

  感性欣赏过程是基于感觉欣赏之上的一种音乐欣赏方法,它需要欣赏者与所欣赏的音乐作品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不仅仅需要欣赏者对作品的旋律艺术的欣赏即所谓的感知听觉上的美感,更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感情交流,与音乐所抒发的情感引起共鸣,这就要求音乐欣赏者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感情基础,否则完成这一阶段的欣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3.理智欣赏方式

  理智欣赏方式是音乐欣赏过程中更高一步的欣赏阶段,这种欣赏方式是一种升华,一种超越,它之所以称之为理智欣赏,是因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投入与欣赏者的自身共鸣而已,还要结合该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事迹,人物性格和创作背景等等一系列客观现实的联系。以此来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音乐,当了解到音乐的背景时联想到音乐的创作者,此时再与欣赏者的情感发生共鸣那才算的上是最高境界的音乐欣赏,要想真正的听懂一首音乐,就要充分的理解创作者的为人,因此才会有“千金易得,知己难求”的千古感慨和伯牙绝弦的千古绝唱。所以在欣赏声乐作品时要结合词来欣赏,反复的聆听,并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感而发,以理性的人士深刻的剖析音乐所要表达的一切信息,并不断地用心灵去感受体验,融于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之中,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综合运用音乐欣赏方法的根据及措施

  1.中小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及特点

  在当今的中小学生音乐欣赏教育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在于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积极性下降的原因有很多种,但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学生和老师的学习态度,比如当前的教育形势的原因造成学生对于主科学业的重视和其他科目的忽视,因此在学习音乐欣赏中态度问题成为改善的关键问题,再者一些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尽完善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在此我们应该明白音乐欣赏教育不仅仅只是介绍音乐的创作背景而已,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懂得欣赏,不能只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要对学生负责,这不仅是为了基础教育的成功实施更是为了建设精神文化强国而不懈的努力,这是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责任。

  2.综合运用音乐欣赏方法的根据

  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从技能结构理论方面来说,心理技能是在音乐欣赏方面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在教学方面的让学生提高兴趣与完成学习方面上与之也大同小异。这种教学的方法主要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某些时间内去了解某一事物让其对学生产刺激,可以使学生不会丢掉一些重要的内容。感知敏锐在欣赏过程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感知敏感度也不同,对于感知不敏锐的人来说可以通过欣赏音乐来找到其所表达的主要信息来提高这种能力。感知辨别能力也在音乐欣赏中也起着重大作用,这种能力能使人分清音乐中的主次关系。

  3.综合运用音乐欣赏方法的措施

  教师应该整合音乐欣赏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应该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

  四、提升中小学欣赏音乐的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欣赏内容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天真活泼好动的,不能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特定事物上,,处于感性认知阶段,更多的侧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对于他们来说还有待于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欣赏内容,节奏感强轻松活泼的音乐歌曲则更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音乐欣赏不要一味的单调,音乐要生动形象,为让学生产生更高的兴趣,中间还可加一些音乐方面的游戏,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2.用心聆听的重要性

  习惯的好坏对我们的成功起着重大的作用。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去聆听音乐才能得到更好地欣赏。我们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聆听的良好习惯,所以在音乐欣赏课必须让学生在一个相对安静放松的状态下去聆听整首音乐。不必过分的要求学生的坐姿,他们可以凭着他们的联想随着音乐摆动身体。总之让学生聆听音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去欣赏它

  3.隐约提问法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运用提问的方法可以说是对音乐作品内涵的了解最好的办法了。先给学生一些问题,再让他们去聆听音乐,带着问题去聆听,在聆听中找到答案,以此提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结

  总之,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彩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三部曲[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年10期

  [2]周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4期

  [3]甘莉.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8年Z4期

  吕素娅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