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数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1 16:0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原则和相应措施。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 数学 实践研究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体现,良好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概述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相应学习计划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由控制权和自我责任感,并且还能及时地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第一,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根据相关问题创设情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第二,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目标,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实践练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通过辅导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第三,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后,教师要及时梳理和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总结中获得新的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第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深化提高,使自主学习的教学成果能够应用到课内和课外的实践中。
2.高中数学引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2.1 主体性原则
高中数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主体性原则主要包括自主性、发展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仅能够进行独立的学习,而且还能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还应该具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最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2 民主性原则
自主学习中的民主性原则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主宰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思想,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避免出现讽刺打击学生的现象[2]。及时和学生进行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 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发展需求上是不同的,教师首先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学生有差异便存在矛盾,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他们进行有差异的引导和启发,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2.4 探索性原则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形式,让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改变死记硬背和机械练习的现象,在联想中总结经验。
3.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3.1 营造更多“学”的自由和主动权
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才能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身在学习过程中做了什么。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师生合作的方式,增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例如:高中数学第一册的主要内容是函数,函数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与方程、不等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各种检索方式来了解函数,比如可以通过阅读、观察等方式,对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判断,并采用推理的方式进行逻辑演绎,找出信息中更加精确的数据。在小组讨论中各抒己见,根据发现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结合函数解析式、最值、方程和不等式等内容,设计各类问题。
3.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馈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只有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才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调整自身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去。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的学习效果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良性循环[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及时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总结反馈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提升自身监控和调节能力。
3.3 增强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的应用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加强对数学知识实践应用的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应该结合实践生活,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运用该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题材,展示生活实践中所能应用到的数学知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还应该适时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总结
总而言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要有科学的教学技能和宽阔的视野。在实践教学中应该大胆地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尝试,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侯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4,(7):3-3.
[2]张冰.关于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的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3):134-135.
[3]苏金阳.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11,(22):73.
胡荣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