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曲调先有情——让孩子恋上语文课

  摘要: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离不开字、词、句的教学,那一个个看似枯燥无情的字却能汇成一个个充满情趣的词、一句话、一篇文章、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生动的情境。

  关键词:教师状态 课堂语言 内心感情 背景音乐

  正文:

  每一篇文章无不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作为老师得有效地让这种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恋上语文课。然而怎样有效的把感情传达给学生呢?

  一、教师状态饱含激情

  教师的状态可以熏陶和感染在座的学生。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感情是丰富的,且激情饱满。其次,教师要抓住一个“情”字,用“情”去撞击学生的灵魂,用“情”去熏陶、感染他们。

  在《再见了,亲人》这一课中,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我在执教这一课时,时而皱眉、时而语调低沉、时而情感激昂……孩子们也随着我的情感状态起伏被深深吸引着。我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发挥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设置充满深情

  如果说教师语言是课堂中的“血液”,那么教学情景则是课堂中的“骨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以情夺人、为之一惊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励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情趣。我在执教《凡卡》一课时,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师:“还有不到一个月你们就要毕业了,回首自己的童年,你想用哪个词来形容? ”

  生:“幸福…… ”、“快乐”。

  师:“从你甜甜的酒窝,我就知道你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凡卡的童年,学习第23课。”

  我以充满感情的情景开始我这一堂课,为后面的设计作下铺垫。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设置合适的情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三、大方得体的体态传达感情

  刚刚踏入三尺讲台的时候,我的性格较内向,虽然内心能够深深感悟到所执教的文章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但是羞于用体态表达出来,害怕有人听课。但现在我认为,大胆的体态表情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长时间的吸引学生的眼球。记得我上小学时时,曾经有听过一位优秀教师执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至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先作范读,只见他时而闭上眼睛;时而以手抚胸;时而抬头长吟时而挥动手臂;时而身体微微向前倾斜。此时,教师陶醉了,我们也陶醉了。如此饱含情感的体态语言怎能不激励学生的感情!试想:如果在教学时,教师带着一副“铁面”,还用一双“呆眼”去对待学生,课堂气氛必定如一池平静的湖水,不会起半点涟漪,又怎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四、字里行间呼唤内心感情

  语文课的特殊性在于:就像主持一台综艺节目。节目做得好坏与否,节目内容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内容新颖且能激发情感,节目就不会单调乏味。而内容总是老掉牙且毫无趣味,节目自然也会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教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更是一门具体而形象的艺术。挖掘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更加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执教《慈母情深》一课时,当学生问道:母亲的爱到底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一读题目。教学情境如下:

  师:那么这份情到底有多长?到底有多深呢?拿出笔做一下课堂练习,不要看书。

  师:拿出笔自己校正,错的地方马上改正。

  师:改完之后全对的举手。请你来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注意听,4个带生字的新词他读准了没有?

  生:“龟裂”的jūn。

  师:谁看到过龟裂的手?

  生:奶奶的手……

  师:这样的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

  生:龟裂。

  师:再读这段话。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感觉?

  生:酸酸的感觉。

  生:难受的感觉。

  生:眼泪就要从眼眶里流出来了。

  师:按说母亲把一元五角钱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我”应该感到——

  生:高兴。

  师:没错。按理说,“我”应该感到——

  师:但是此刻的“我”,没有丝毫的高兴,没有丝毫的快乐。此刻的“我”,却只有用“泪水擦洗”过的四个字儿。

  师:为什么?请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哪些描写令“我”鼻子一酸。请你把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抓住文章的关键性的字词来引导学生,把学生一步步带到文章的情境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悟,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背景音乐激发学生感情

  音乐歌曲是激发情感最好的工具。语文课的艺术性决定了它的多样化。在执教《慈母情怀》时,当学生通过感悟体会了作者感情之后,我让他们再次深情朗读。此时,我感到学生的朗读还无法达到不可言说的境界时,适时地播放歌曲《懂你》,顿时,整个课堂气氛进一步升华,许多孩子眼里闪动出泪花。狄德罗也曾说:“凡是有感情的地方就有美。”没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感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让语文课更加充满了浓浓的情味儿。

  结论:

  只有教师积极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以此扣击学生的心弦,才能激发出学生心中情感火花。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万事万物都有情存在,只要教师多花心思让课堂充满“情”,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恋上你的课堂!

  参考文献:

  [1]狄德罗《狄德罗哲学选集》商务印书馆1959年8月1日出版

  [2]韩建忠.课堂需用激情打造[J]宁夏教育科研,2010(104).54-55.

  [3]孙海东.用激情创造快乐课堂[J]教育革新,2011,57.

  [4]杨金水.浅谈生物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新课程,2012,43.

  [5]章巧琴,蒋淑霞.教师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6(2).105

  [6]张斗如.新课改下的课堂更需要激情[J]教育革新,2009(3).29.

  [7]扶红英.让激情之花绽放课堂[J]新课程,2012,92.

  谭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