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电子线路,实验技能,综合创新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1 13:48
摘要:电子线路实验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应用实验技能,更要发展综合创新能力。要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结构、教学辅助手段和教学环境几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综合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电子线路 实验技能 综合创新
我国在2012年发布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攻坚克难,使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除了经济、政策等因素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专业人才。我国多所高校都设有电子信息专业,然而近年的就业情况表明,很多毕业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普通劳动力过剩,行业高精尖人才缺失。要顺利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迫切需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电子技术应用的工作打下实践基础。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是传授基本实验技能,课堂过程按部就班,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应用技能的综合能力培养严重不足。实际上,综合创新能力的提升,才是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我院对电子线路实验课程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教学内容结构的更新
1. 调整实验类型的比重,以传授实验基本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验证性实验只需对照理论和实验数据是否相同,学生不能透彻探究并拓展思维,因此要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对验证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仪器的操作使用,对元件的选取、参数测量,打好实验基础。对综合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对电路的功能分析。对创新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鼓励学生自定题目,并独立查阅资料、拟定实验方案,老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注重最后的实验结果及对结果的讨论。
2. 调整实验考核内容,增加理论性知识的比例。以往实验课考核单纯考察学生的操作和最后的结果,知识点覆盖不全面。因此在试卷中加入实验理论试题,比如仪器操作、元件特性和电路分析等,这样能更客观地检验学生对实验课程的真正掌握程度。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更新
1.侧重预习,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往的实验教学,学生虽然写了预习报告,但只是抄写原理,制作表格,没有总结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实验步骤和预期结果,使得老师要用很多时间讲述理论课知识,学生只会照书一步步往下做,最后得出了结果却不知道是否正确,实验中遇到的小问题不知道如何排查,甚至有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还搞不清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课堂过程低效消极。
借助网络和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课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只用少量时间,讲述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故障,要怎样排查和解决。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不会频繁举手叫老师解决故障,对测量的数据也有了理论值的预判。课堂时间充分利用,实验过程顺利高效,在保证完成必做内容的基础上,学生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其他可选项目,大大提高了主观能动性。
2.引入诱导课程,提前让学生接触实验平台。我校2012年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将“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三个专业整合为“电子信息类”。大一新生刚入学,就走进实验室。实验老师指导学生选择题目,题目的设定不需要专业知识,重点是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对电子类实验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树立对电子课程的兴趣和信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继续以实验室为科研平台,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研究。
三、教学辅助手段和环境的更新
1.充分利用网络,打破课上课下的时间壁垒;使用仿真软件,打破实验室的空间壁垒。课堂时间很有限,要尽量用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因此实验室构建了网络课程,学生能看到电子线路实验的所有课程资料,随时下载,课前了解课程重点难点、进行预习。课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当次实验报告,并可以随时下载批改后的报告,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课程还可以对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水平高低情况,分成单元小组,有针对性地单独授课。实验室提供了必备的仪器和元器件,但种类和数量都有限,只能保证教学大纲中的实验项目,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因此我们要求学生使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设计、搭接、调试和分析。教材上的每一个实验项目,都可以用仿真软件实现。学生要选择并编辑元件的参数、绘制和搭接电路图,测试电路工作状况,分析电路特性,观测波形等。这样就实现了课前预习。此外,对于综合创新性项目,也可以在仿真软件上完成,真正做到自主设计、自主实现。
2.提高实验教师水平,建设教研相长的教学队伍。实验课老师作为实践课程的指导者和参与者,要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改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我院定期举办教师技能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老师通过参与指导电子设计大赛,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项目能力,最终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让学生在先进的开发平台上应用专业知识,自主创新科研项目,提高工程实践素质,增加今后就业的专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电子线路实验课改革,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真正掌握应用实验技能并发展综合创新能力,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从开始的教师讲授学生跟做,演变为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实践,最终变为学生构思创新、教师辅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手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育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教育者还有很多需要思考,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罗来成,张小林,向瑛.《低频电子线路》实验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0-73
[2]陈健.电工电子线路虚拟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洪都科技,2006:25-34
[3]王心刚.应用Multisim提高“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效果.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S1):180-182
[4]张爱丽,赵晓焱,杨通胜.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整体优化研究.计算机与网络,2012(6):58-60
刘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