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探讨

  摘要: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当前小学音乐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了自己对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欣赏教学 审美能力

  音乐是听的艺术,只有通过聆听欣赏,才能实现音乐的本体价值。我们应该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音乐欣赏教学旨在在小学阶段实施面向全体的音乐教学,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渠道、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自己的音乐感受力。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模式以及误区

  常规欣赏教学一般是这样进行的:①先介绍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②初听作品,感受形象。③分段听赏作品,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及表现作用。④完整听赏作品,熟记音乐主题。这种教学模式是多年来形式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形式,但如何在这个教学框架中将一堂课上得有滋有味,则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才能,笔者在文中就常会走入的几个误区做一些阐述。

  1.一味地让学生听:虽说音乐是一门融于时间的艺术

  需要反复地聆听。然而有些老师就利用了这一点整节课让学生们安静地聆听,学生的耐心没有多久,他们都是好动的主人公,让他们一节课都在聆听,对于他们而言很困难的。连成年人也都做不到。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新教师在上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课时,小学生在课间前20分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因为这是一首歌曲,里面有歌词的讲解,学生也比较容易了解这首作品。所以在一开始20分钟里,学生会很认真地聆听这一首乐曲,但是就如前面所说的,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在后20分钟开始分散,那时的老师还继续让学生聆听,那时候的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任何他们的感受。

  2.一味地让学生看:在当代教学课堂上,多媒体成了教学上的重要部分

  多媒体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有更好感性认识。可是也有老师会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一味地看。然后在一整节课里反反复复地给学生看,在课间出现了很多状况:有的学生似看非看,有的学生甚至昏昏欲睡,教室里面没有了上课的生机。

  3.一味地让学生讲:在音乐新课标理念中教师是一个策划者,一个引领者

  而非一个统治者,灌输者。我曾经看到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位教师上地是二年级的一堂器乐曲《龟兔赛跑》。这节课教学目的要求:①让学生能以故事中所叙述的道理来勉励和鞭策自己。②使学生能听懂和初步熟悉整首乐曲,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兴趣和能力。③学生结合所听的音乐进行联想、想像,了解《龟兔赛跑》所描述的情节内容。这位教师一开始在导入环节处理得很好,通过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来导入,然后请同学聆听音乐,当学生聆听完音乐,教师并没有请学生谈谈听完音乐的感受,而是一味地讲解:小兔和乌龟的音调不同,小兔的音乐是快速的,乌龟的速度是缓慢的。兔子这一段音乐是用单簧管演奏的,而乌龟的音乐是用大管演奏的,教师把所有的知识全部灌输个学生。

  二、对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

  1.提升学生音乐审美判断力

  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力是鉴别音乐作品是否具有真善美品质、是否具有审美价值的能力。真正有价值的音乐审美活动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音乐审美判断基础之上。音乐审美判断力的缺失必将导致学生美丑不分、优劣难辨。新教材所选的音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品。但当前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表现在音乐上有以下两点:一方面,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大了音乐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音乐作品渗透、冲击着校园,某些低俗的音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审美判断力,给学生造成消极的、负面的影响。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通过课外拓展活动,弘扬高雅音乐艺术;要善于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低俗音乐,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判断力,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发挥。

  2.设境激情,心灵共鸣

  “设境”就是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必须进行全曲的综合性欣赏,进一步了解曲子中乐句、乐段的作用、地位和用途,了解乐曲风格和情感发展升华和变化过程,进一步熟悉音乐,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在流动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满足、情感的陶冶。

  我先用PPT出示《游子吟》前两个乐句,提问:“从诗句看,穿上这样的衣服感觉怎么样?从音色上来讲,谁更适合唱这一乐句呢?”学生回答:“‘……意恐迟迟归’说明母亲担心儿子归来得晚,这句话更适宜男生演唱。”接着出示后两个乐句,我深情地说:“母亲的恩情重于山,你们想报答自己的母亲吗?用什么样的演唱方式可以表达大家想报答母亲的迫切心情呢?”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明确了:第一段前两个乐句领唱,其他同学哼唱,后两个乐句齐唱;第二段先分男女唱,再轮唱,最后结束句渐慢渐弱。从而满怀激情地放开歌喉,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投入歌曲中。

  3.在欣赏课上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

  这里的“收放自如”主要是说在有些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让表演跟纪律好得到很好的合作。上课时,可以请学生上来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剧情自由发挥,这个时候的他们既能在课堂上活跃气氛,也可以了解这首曲子,简直是一举两得。有的学生在这一刻是最开心的,音乐他终于能够动起来。教师要处理好这个“动”与音乐的关系。

  4.开启学生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音乐

  由于他们缺少生活中的经验,对于欣赏曲子也有一定的困难。例如我在小学实习时上欣赏课《小白菜》的时候,因为他们没有小白菜那样生活经历,他们就无法体会到作品中小白菜的心酸苦辣。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借助了多媒体。多媒体里有乡村孩子的穷苦生活, 也有没有母亲的小白菜如何生活的电影片段。小朋友们一边看,一边落泪。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被带进了小白菜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插拨小白菜这首乐曲,学生很快就能融入到音乐中。下课拉学生还在激烈地讨论着小白菜艰苦的人生。也有些小朋友唱着这首悲伤的歌曲走出了音乐教室。这个时候的我内心也早已被学生的行为感动。

  三、结束语

  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董敏君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