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11 15:01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加速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怎样转变教学观念,如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采取哪些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等问题需要教师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一、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课一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正如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有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学注重知识技能,也要注重情感态度,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进行。数学教学注重解决问题,也要注重思考过程,结果和过程并驾齐驱。
二、建立互动式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是指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传统的教学目标重心关注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人格和促进发展,完成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静态知识占有者变为动态的研究者。
教师必须摒弃师道尊严的旧俗,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之中,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发问、甚至行动,做学生的顾问,交流观点的参与者;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做学生的亲密朋友。
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探索如何让学生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全身心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灵活变换角色,从学生角度来看问题,从学生角度想问题,从学生角度解问题,一起参与学生的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习伙伴。
三、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知识水平、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教学的重要资源,正如新课标指出: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例如讲述《时、分、秒》时,这样描述:钟妈妈共有三个儿子,大哥时针胖又矮,二哥分针不胖不矮,小弟不好好吃饭,细又瘦。这三兄弟淘气得很,不停的赛跑,结果如何呢?小学生听完通话,初步感知了时针、分针、秒针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掌握新知架奠定了基础。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选择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主张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是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表现为开放题的应用方面,以开放题为载体转变数学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 2,4,6,7,10五个数,哪一个和其他四个不同?(结论开放题);有三个整数,问具备什么条件,其和能被3整除?(条件开放题)。
开放题的使用必须注意,包含的事件学生一定熟悉,内容一定有趣,学生愿意探究的,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解决的;学生能够获得各种层面的解答,解答可以互不相同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开放题的设计一定具有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学习的材料不局限于教材,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作为学习的材料。
五、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空间,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及活动经验。教师要采用多样性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的方法,小学生学习的更多的是人类文明的间接经验,学习上处于主体的地位,不能削弱教师的作用,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例如讲述“三角形和1800”、“四则运算”时,让学生自行探究,耗时费力,只需适当引导即可。
实践操作的方法,小学生的思维借助于间接经验与直观感受,简单的操作活动与实践经历可以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例如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自主探究是一个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是非常重要的,自主探究作是新课标下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例如讲述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让学生探究思考能自主、有效地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结构。
合作交流是一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必须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地对待学生,小组学习、活动游戏等方式进行合作与交流,促进学习高效,培养合作的习惯、交流的能力,推动学生发展。
六、突出参与性的教学过程
新课标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突出过程性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探索感受。展开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培养自主意识,让是学生主动参与过程,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学习是自我的一种主体行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给学生活动的机会,体验感受,享受成功、获取收获。激励主体参与。学生学习是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才能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英霞.论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体会[J].才智,2014,12:104.
[2]陈艺.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90.
[3]孟晓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学周刊,2014,13:151.
[4]周超.浅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97.
[5]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6]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7]陈丽.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05:3.
[8]朱丽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4,26:55.
[9]刘筱.浅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4,19:19+61.
王孝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