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枯燥的教学方式,灵活转变教学方法,从营造民主与和谐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和锻炼三方面下手,让小学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活跃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应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完全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而应该秉着促进学生的长远有效发展为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为学生所喜爱,真正成为学生健康快乐发展的天地。那怎样才能有效活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本文将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一、 营造民主与和谐氛围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民主和谐的,如果要营造这样的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亲切友善,学生才乐于亲近;其次教师不能以成绩来区分对待学生,而应该一视同仁。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应当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而当学生犯错落后时,也要以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引导和鼓励他们。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这样一项奖励:每次测验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半分也好,都给他们颁发表扬信来激励他们。相信在这样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可以慢慢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心理,而且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也会让他们更加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体验超越自我的乐趣。
二、 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主动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充分详尽的备课
备课时应该做好充分准备,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另外,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内容,在网上多搜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美丽图片或有趣的flash,因为制作精美、内容充实的课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备课时教师要多思索,尽量做到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激情有趣的导入
有了充分的备课还不够,教师在讲解每篇课文时,如果有一个激情有趣的导入,特别能够吸引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的状态,但是导入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多样化,让学生觉得语文有趣有味,每节语文课都有新的惊喜。譬如,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这样几种导入语:
学习《颐和园》的时候,可以以导游的身份,精心设计导游词来导入课题,带领学生领略颐和园各处的风景;
学习《乡下人家》这一课时,可以在开头以几种动物的叫声导入,让学生猜猜是哪些动物的叫声,这些动物在哪里最常见,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学习《鲸》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以故事作为开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思考“鲸为什么不能参加比赛”的问题;
学习《草原》时,用制作精美的幻灯片播放大草原的美丽景色,伴随着腾格尔深情的《天堂》,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大草原的美丽。
3.丰富多样的课堂。
激情有趣的导入能够很好地引入课题,让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摒弃传统的介绍作者——学习生字——教师讲解——学生朗读的固有枯燥模式,根据课文内容增加趣味环节,更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悦中收获。
比如,在学习《乡下人家》的时候,讲到竹笋探出头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探”字,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竹笋探头的动作;又比如,在学习《鲸》这篇课文,讲到鲸喷出的气形成的不同形状的水柱时,让学生把它画出来,还可以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认识鲸睡觉的特点;学习完《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这些不同的教学形式都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多注重朗读的多形式,比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比赛朗读、在音乐伴奏下朗读等等;在字词识记上,与其让学生不情不愿地死记硬背,不如采取“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新学的生字词中找出错误的“坏朋友”,再把真正的好朋友找出来,即把正确的生字写出来,这样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就会变得愿学,乐学。
三、 鼓励学生参与和锻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能够学会大胆自信地表现。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不禁锢学生的思想,常常让他们就某一个问题或学习完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谈谈自己的见解,另外还可以规定班上每个学生每天至少发言一次,并且根据他们回答的情况给他们加分,最后根据他们每周得分情况给予一些小小的奖励。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多花一些心思去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就可以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和魅力,教学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刘文颖.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7).
[2]谭志静.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J].学问,2009(20).
曾益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