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6年,我校进行课改以来,“四求课堂”的精神深入每位教师的心。我们进行着“思疑释练”,完善着课改的模式,领悟着课改带给我们的点点滴滴,“四求课堂”是我们教师共同的心声。求学生有准备的课堂,求讲练结合的课堂,求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求人人参与的课堂,讲出了现代学生课堂的发展方向,道出了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能和社会同仁们共同分享。我针对“讲练结合”有自己的看法,愿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讲 练 讲练结合
一、引言
每个学科有各科的特点,当然体会也就不同。物理学科是高中阶段学生们普遍反映难学的学科,这对我们教者也是一个挑战,如何“讲”,如何“练”,是物理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在高三任教,我把我做一轮复习以来的讲练结合方法作一下介绍。
二、我先谈对“讲”的理解,讲什么
物理看似复杂难学,也有规律可循,看每位学生如何能把凌乱的知识有序的整理,千万道习题定位分析,老师在这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对每章的“讲”分为知识、方法、模型三个层次,愿意和物理同仁聊聊。每章知识点不必细说,每位物理教师讲课信手拈来,我重点谈谈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模型。
运动学,方法有公式、运动示意图、运动图像,模型图像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等;静力学方法有合成、分解、整体、隔离,模型三力平衡、动态平衡、多力分解、斜面物块等;动力学方法主要是分解法,模型有连接体问题、临界问题、瞬时加速度问题、两类动力学问题、超重失重问题、传送带模型等;曲线运动的方法有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和力的分解,模型有拉小船模型、渡河模型、平抛模型,匀速圆周运动和非匀速圆周运动模型、绳球模型、杆球模型等;万有引力定律方法有星球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环绕天体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模型有星球密度求法、重力加速度求法、完全失重模型、环绕基本公式、双星模型等;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法有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模型有机车启动模型、多过程动能定理、动能定理与圆周运动结合、系统动能定理、系统机械能守恒、弹簧物块模型、皮带物块模型等;电场方法主要是力学方法,模型有场强的矢量性、电势高低的判断、电势能大小的判断、电场力做功的运算、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加速和类平抛等;恒定电流中的方法有欧姆定律、功率效率计算,模型有含电动机电路、含容电路、动态电路分析、图像与功率结合分析、电路故障排除等;磁场方法还是力学的方法,如何定圆心、画轨迹、求半径等,模型有安培力作用下导线的运动、洛仑兹力作用下点荷的运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等;电磁感应中方法还是力学方法,主线是感生和动生,模型有单边切割、多边切割、B-t图像模型、三个阻碍模型等;交流电中方法有交流电的产生、变压器、远距离输电,模型也是方法中固定模式。
我总结的并不是很全,每位教师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关键是能把掌握的东西形成知识、方法、模型,让同学们抓住这条主线去掌握。我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常跟学生讲这样一个例子,人站在地球上看夜晚的天空繁星,琳琅满目,却显得凌乱;科学家把星星划分成星座,错落有序,让人赞叹不惜。同样的东西,教者不同的“讲”,学者的接受效果会明显不同。让无数的知识变得条理清晰,应该是我们“讲”所追求的方向。
这里我还要强调对辅导材料的应用,在习题课上讲解要让学生对习题进行归类,或是老师归类讲解,回扣课上讲的知识、方法、模型,既节省时间,又事半功倍。
三、我的“练”观点,一堂三练
物理学科的难度众所周知,所以学生的预习也只能是皮毛知识,不能深入,老师的讲解也只能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印象,“练”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前小卷的设置要针对本节课所讲内容重点设计,不宜过难,让学生了解本节要学内容的知识,这是一练;教师讲解中针对讲解的知识或方法或模型,形成典型例题让学生做,加以教师对试题的变式、创新,对问题的加深,这是二练;然后进行小卷巩固练习或辅导材料巩固练习,强化对所教内容的掌握,这是三练。
物理学科难,学好物理老师精讲固然重要,但练习的地位该放在讲之上,因为我们教的目的最终是让学生会,“研究对象”选错了,整体便失去了灵魂。
只“练”不“讲”,学生掌握不好重点难点,挖掘不到一定深度,这让学生学习徒劳无功;只“讲”不“练”,犹如纸上谈兵,教的再好,学生也是只会比划,不会应用。“讲练结合”的课堂,让老师和学生都有用武之地。人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模仿,老师在做动作,学生跟着比划,时间长了,学生便掌握了老师的动作,甚至会“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细细想来,人生的每一件事的学习过程都是这样的,你想想呢?
王宝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