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效卡片促进管理,让养成教育生动起来

  摘要:在聋童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首当其冲。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是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在工作中运用一日评比卡、活动记载卡、社会实践卡、家庭联系卡分项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行卡片式管理。学生乐于接受,养成教育活动也立即生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确实起到了规范聋生行为习惯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管理 养成教育 多效卡片

  聋童由于从小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容易造成自卑、自私、固执、不合群等心理,正是这种心理,他们往往会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聋童以农村居多,以贫困家庭居多,以父母文化素质低下居多。即使是经济富裕、文化素质较高的家庭,由于对聋童的生理、心理认识不足,也难以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聋童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首当其冲。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是教育的基本目标,所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最重要的工作。

  养成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从对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依从,并在反复的实践中,从正、反(表扬与批评)、内外信息反馈中得到规范行为的价值体验,从而使规范行为向自觉接受的认同阶段发展,并逐渐达到对规范行为的伦理意义、作用的真心认识与体验的信奉阶段,形成自觉执行的行为习惯。这是一种从内部入手,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需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我结合学生实际,按照《中小学和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规范的要求》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制订了可供操作的《学生德育考核卡》,它包括学生一日评比卡、学生活动记载卡、学生社会实践卡、学校家庭联系卡,分项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行卡片式管理,学生乐于接受。养成教育活动立即生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确实起到了规范聋生行为习惯的作用。

  一、一日评比卡——让文明行为习惯在生活中时时可见,处处可得

  评比卡从班级生活制度、学习制度、活动制度三方面每天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管理,逐项进行评比。制度的条目不需太多,但制定后必须严格严格执行,由生活老师、学习委员、班主任共同填写此卡,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及时纠正,消除其自由散漫的毛病。制定出制度后更要持之以恒,使学生“习惯成自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要求一两个学期后,学生们都会形成一个初步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活动记载卡——让良好品德素养在活动中丰富多彩,落实到位

  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如:为了让刚入学的学生养成“见到教师要问好”的习惯,我搞了“早晨第一次见到老师怎么做?”的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师和学生,创设早晨第一次见面的情境,进行表演。学生们在玩中培养了讲礼貌的习惯。

  班级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调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使各项活动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比结果等情况如实记载在《活动卡》上,使班级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载、有总结评比”,使每个成员都能落实到位。此外,记载的情况还可以由本人和班级组织填写,班主任对学生评议结果进行审核,每学期评比两次,最后把评比结果通知学生本人,这一点可做为年度评比三好学生的依据。这样,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在活动的各项严格要求中改掉了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社会实践卡——让社会公德教育在实践中加强巩固,全面有效

  聋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他们还给社会,使他们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并做出一些贡献。这就需要把德育放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实施,需要教给聋童适应社会的交往能力,同时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经常把学生带到社会中去,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寓德育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在生动、新颖的活动中,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同时心灵也受到触动。

  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辅助于《实践卡》对学生进行活动要求、提示,可以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做到心中有数,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做,而不是把实践活动仅仅当成走上街头。通过《实践卡》对学生在活动中的纪律表现、参与程度、实践效果进行考核,使每次实践活动都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学到了适应社会的一些知识,增强了他们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而且还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社会,获得从书本上、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受到生动的教育,为他们日后“回归社会”奠定了必备的基础。

  四、家庭联系卡——让学生个性发展在共同期待中健康向上,积极发展

  对于聋童来说,形成良好的品行,需要多层次、多方位的教育。为了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从根本上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我参照《小学德育纲要》,本着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原则,设计出了《学校家庭联系卡》,以此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家庭联系卡》包括家长评定和班主任评定两个方面。此卡由家长、班主任共同操作,评价时,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据实填写,边填写边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班主任对学生评价都成了对学生的一次教育过程。使用联系卡,由学校、家庭双向评定学生,给学生写评语,既全面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教育好学生,首要的条件是学生喜欢他们的老师,愿意听老师的话。对于聋童,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慈母般的爱,才能唤起他们的“向师之心”。聋生基本要都是寄宿于学校,离开了父母的呵护,感到孤独,生活不习惯。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个问题上,各项制度、考核卡只是起到一个鼓励、督促的作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更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不能急于批评,而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用自己的耐心和细心,鼓励他们战胜不良习惯,形成良好习惯的信心。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既是突破口,也是归宿。养成教育搞好了,我们就会向社会输送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也就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通过几个学期尝试,我运用《学生德育考核卡》进行德育工作,在德育工作方面收到了显著的实效。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一定会把聋生培养成残而有为的人才。

  武玲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