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教师应该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地找出存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影响教学效果的各大因素,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中找出有效的克制方法,采用分解教材、构建目标、调配资源等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提高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对初中数学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更加注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寻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并注重教学环节中的各个阶段,采取多种方式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来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仅仅引起重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成学生主动、全面而且各个不同的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创造。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人。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和志趣、特长不尽相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觉地把素质教育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二、注重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不同点,要做好二者的衔接工作,使初中生能够完成正常过渡,并建立起正确的数学理念。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思想层面的衔接工作。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较大的不同,学生要想取得好成绩,就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从思想上认识到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初中数学的难度。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做正确的引导。

  2.做好教材层面的衔接工作。初中数学教材与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和难度上都存在差别,要想做好教材层面的衔接工作,老师就要找出二者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做到初中教材与小学教材的逐渐过渡。

  3.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主。只有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数学思维,才能有效解决初中数学学习中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教学方法上的差别。

  4.做好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进行转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完成小学数学向初中数学的过渡,保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衔接。

  三、构建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不论做什么事目标是第一位的,它对人们的具体行为活动起着指引作用,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目标的重要性更是明显,只有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才能向着高效教学方向发展。以时间为依据,教学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其中,最终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发展方向,而阶段性的目标是初中数学教学达成最终目标的必备条件、必经程序,因为最终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一步达成的。

  四、科学定位教学目的,综合调配教学资源

  前面已经提到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学校和教师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给教学目标进行定位,不能好高鹜远。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后教师要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为主要教学任务对各种教学资源加教材、学具、教学设备等,进行综合调配,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难动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

  五、创造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目的明确,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创设合理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将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原型”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这些数学“原型”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应该坚持既有趣又有效的原则。教师要把问题置于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既提高了自身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又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比如,在讲了乘方以后,我让学生猜想把一张报纸对折100次,它的高度会有多高?学生的情绪一下就高涨起来,纷纷进行分析与实践。再次,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这一数学知识点以后,我抓住时机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矩形以及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所构成的四边形分别会是怎样的四边形?并说明理由。这就及时扩展了学生的思维,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这一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总之,合理有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效策略。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的教学环境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课前要精心准备,课堂中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自己去发现并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李梅.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6).

  [2]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3,(49).

  [3]刘春来.基于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杨庆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