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照片,汽车,记者,李安定
  • 发布时间:2011-12-28 17:04
  业界泰斗李安定老师的新书《车记》面世了,讲述了许多与汽车记者有关的故事。第381页有一张照片,是今年元旦,我们杂志社哥儿几个一起去肇庆赛车场跑3小时耐力赛后照的。那天,李晔、姚威以及前任主编袁启聪都带上了宝贝儿子,于是我们两代人在赛车前拍下一张有意思的照片,名曰《导报二代》。

  我是照片里唯一还没当爸爸的,况且这张照片着实把我拍得不好看,为这事我“耿耿于怀”了好些天。近日遇上李老师,我赶紧问为什么要把这张照片放这么大。李老师说,其实美编一开始排版做得很小,是他非让美编把图片拉大的。

  他说,如果不是从事汽车记者行业,也许他这一代和汽车不会有太多的交集。而我们这一代半路出家,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拥有了汽车,每天和汽车打交道。而我们的下一代,从一出生就开始和汽车打交道了,有了对汽车的理解,才是真正构建汽车社会的时候。

  李老师说的有理,我自然没话可说。这一张照片,其实说的是汽车进入生活的步骤,一个个这样的步骤,拼起来就是中国汽车社会的整体发展。

  最近我们一直在招人,各地物色好编辑,因此和不少“新生代”打了交道。出乎意料的是,这一代小年轻们哪怕是刚刚踏出校门,其对汽车的理解力都已经不是几年前我们这代可比的了,和他们聊汽车历史、聊汽车性能,他们总有很多话可以说。尽管不一定全对,但其庞杂的知识储备是我们当年无法企及的。关于这个问题,我问我们年轻的编辑刘勍楠,他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解释:

  我们这代汽车记者(姑且认同他将三四年就划分出一代的说法吧)和他们这一“新生代”,大概在2000年就遇见了汽车媒体的全面发展:2000年左右,汽车类杂志开始涌现,几年后,汽车网站也蓬勃发展,信息量激增,因此我们都有更多的渠道了解汽车,也就是这时候,家里买车不再是奢望了……

  因此,虽然相差三四岁,但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差距仅仅是我们在这个圈内读了三年“专科”,他们则早在圈外自学。而最近在微博里,总有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生代”,他们以华丽的方式亮相。

  他们令我很开心,也令我很有压力。

  回到照片的话题,一代人会有一代人的烙印,历史总是往前推进的。我想,应该开心才对,文化是由一个群体的进步来推动的,汽车文化也如此。这样一张照片,说的不正是后浪推前浪吗?

  执行副主编/吴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