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学主义 雪铁龙GT by CITROËN设计哲学

  • 来源:汽车导报
  • 关键字:雪铁龙,汽车,设计
  • 发布时间:2011-12-29 11:53
  汽车设计不仅是一种视觉意义上的营造,更是物理意义上的生产。创意在从脑到手从无到有的传递中,不同程度地,或衰减成平庸,或增益到极致。前者指向设计的可实现性,嘴脸多少有点庸俗市侩;后者,我将其总结为设计的“唯美学主义”价值观:把一个设计做到造型或工程美学意义上的极致,不瞻前顾后藏头露尾,只向维纳斯低头,只对美学效忠。

  雪铁龙的设计素有优良的历史传统,如果要为其提炼一个关键词,书面语应该是“格调”,英文叫“Style”,广东话叫“性格”,上海话叫“腔调”,北京话叫“范儿”……

  2008年10月2日,巴黎车展,雪铁龙这种“格调”激进地变异为一种堪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视觉冲击,在它的主场巴黎,以狰狞的面目和强壮的肌体现身说法,刻画速度和力量的极致形态,生动诠释所谓“唯美学主义”的设计哲学。

  开发背景:“私活儿”

  话说早在2003年,标致雪铁龙集团一名日本裔汽车设计师山本卓身,通过儿时好友的引荐认识了山内一典(索尼PS3平台赛车游戏大作Gran Turismo系列制作人兼该游戏开发公司Polyphony Digital的CEO),心中暗自萌生了设计一个作品卖给雪铁龙和Polyphony Digital的想法。此后他一直秘而不宣,独自“闭门造车”。两年后,他拿着自己的“私活儿”找到他的领导——标致雪铁龙集团设计总监——新千年后新一代雪铁龙设计风格体系的奠基人让·皮埃尔·普鲁埃(Jean-PierrePloué),并成功说服其同意在标致雪铁龙巴黎总部设计中心立项开发这一作品——开始仅作为GT5游戏中的一部虚拟赛车,后来进一步开发出实体原型车。

  外部设计:捕捉速度的形态

  “不能抄袭法拉利”——在阐述GT by CITRO.N的设计意念和灵感来源时,山本特别强调,他要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是像F1,另一种是像法拉利。这无疑奠定了整个作品的造型纲领和原则,预示着GT by CITRO.N别树一格的造型语言和设计哲学。

  正因为GT by CITRO.N开始只是一部虚拟游戏中的赛车,所以这个项目几乎没有任何现实的约束和限制,这也让GT byCITRO.N开发项目成为“唯美学主义”设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温床。

  山本直言,GT by CITRO.N的设计灵感广泛汲取了F1、隐形战机等多种元素,他研究各种战机、跑车的设计,不断消化和推敲刻画“速度”的最佳方法,同时从动漫中攫获创新灵感,从电脑网络等流行元素中寻找与之契合的内容。

  不同于以圆润曲面和流畅线条雕塑“性感”的“法拉利式”造型手法,山本在GT by CITRO.N的设计中大胆诉诸夸张的卷曲面和凌厉陡峭的“角”元素,圆面的“软”和尖角的“硬”相互对立又互为调和,使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GT by CITRO.N都显得浑身是劲,气势慑人,营造出动感和力量。从比例上看,车身的侧面前短后长,前厚后薄,尾部呈现出明显的楔形结构,刚劲果决的腰线如武士刀的切口,从前翼子板直劈尾翼融入翼缘,提纲挈领地联系起整个侧面车身造型中诸多复杂元素,构成视觉中轴。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还巧妙地利用了视觉暂留(即人眼看高速移动物体时视觉上呈现出拖影、变形的现象)原理,用夸张的造型刻意拉长了整个尾部,使GT by CITRO.N即使在静止状态之下也呈现出前冲之势,仿佛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山本的确以此成功捕捉到了“速度”的形态。

  文/李峯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