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汽车博物馆和我去过的其他博物馆截然不同:藏品更少,但展出模式更加丰富。
与其它企业博物馆不同的是,北京汽车博物馆主要靠自筹经费购买展品,尽管和国外收藏机构有一些交换模式,但毕竟这是一个政府主导的汽车文化项目,展品规模上无法看齐企业博物馆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小小惊喜的藏车,例如捷豹XK120、布加迪T38A、劳斯莱斯银魅等经典老车,此外还有中国人熟悉的红旗车、上海牌,甚至北京当年的“旱捷克”SKODA公交车等等。展馆煞费苦心可见一斑。
中国汽车真正的繁荣也不过是这十几年的事情,在一个没有积淀的环境里凭空造出一个博物馆,当然有空中楼阁之嫌,因此博物馆的规划中不可避免地加入了科普元素。在展馆的赛车、科技等环节中,博物馆不得不借助于一些仿制品来做展示,当然,声光电的使用是国外其他博物馆还做不到的,毕竟是新近落成的新馆,其科技力量的展示也跟上了时代的潮流。
我们从中选取一些重要的车型和发明一一说明。
展品1:
指南车
指南车是中国古代打仗的方向仪,在司南尚未发明时,古人用齿轮的原理设计了这一车型,在战场上由战马拖曳,方便随时“找到北”,这应该只有中国的汽车博物馆才能看到。
展品2:
安全驾驶模拟器
粗看这是一个驾驶游戏,和驾校的训练仪别无二致。不过这是以安全为课题的模拟器,模拟在公路上行驶的状况,如果一不小心撞车了,车头会吹起一个大气球,象征着安全气囊,而参与者也可以拿着这个气球当作纪念,据说不少正在学车的市民都喜欢来这里练一把。
展品3:
上海轿车1-2代
中国轿车的里程碑。1958年,上海诞生了凤凰牌轿车,1964年,这款车型定型生产,仿自当时的奔驰220S,6缸2.2L发动机,后有修改,一直生产到1991年停产,产量共约8万辆。
博物馆的简介对这款车充满美好的赞誉,而真实的情况是,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款车都没能达到奔驰50年代220S的性能参数,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个品牌被封存,老厂房里开始生产的,则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大众桑塔纳。
展品4:
红旗CA72
红旗几乎是中国汽车的代名词,尽管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为领导阶层服务的面子工程,并没有太高的工业价值,但对于贫瘠的中国近代汽车史来说,不说红旗基本上也就说不出第二个动听的故事了。这台CA72是当时真正开始装备中央领导的车型,在1958年CA71的基础上修改而来。馆藏这台则是时任副主席王震的用车。
展品5:
国产摩托车
而今在北京街头被老外骑着拉风的国产“侉子”不得不提,这款源自二战宝马R71的车型如今还在南昌以长江之名继续生产,半个世纪未曾改变。这是中国摩托车的活化石。除此之外,轻骑摩托等早期的助力车也有展出。
展品6:
汽车社会问题
一堆废旧的零配件被挤压成型,做成一面墙;一个立交桥模型下摆放着密密麻麻的小车。这些展品其实展出的是汽车带来的生态问题——汽车报废和堵车等大问题。北京汽车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汽车,更带来深思——汽车社会给我们带来的种种问题
展品7:
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
发动机如何工作,这是普通人一直好奇的问题,博物馆里也有大量的汽车知识科普环节,将一个发动机一剖为二,让普通人看到发动机的四冲程工作原理,寓教于乐,很适合小朋友们去上一课。
展品8:
风阻系数是什么?
这个大型LED屏幕的背后其实是两个人,博物馆用一套仿真软件把人在空气中走过产生的紊流模拟出来,提供汽车基础知识的教育。
展品9:
珍贵展车
一台捷豹XK120和一台布加迪T38-A被小心地围在展台上,这些都是北京汽车博物馆的珍贵展车。
展品10:
老北京的记忆
一台蓝色公交车被修整一新,这是博物馆对老北京的回忆,而今这些公交车几乎都被废弃,馆藏的这几台也算是对那个时代的一些回忆。
文/吴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