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郡神话 宾利2012欧陆GTC之旅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克鲁郡,宾利,欧陆GTC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29 10:37
天亮,开窗,哇,草地,大片的绿草地,上面星星点点的牛羊,再走出个简爱就对了!
我们的宾利之旅,就从这个充满维多利亚时代气息的私家庄园林立的乡村小道间开始。
赛车的基因
工业重镇曼彻斯特,朋友戏称“英国的长春”,克鲁郡只是其中一个小城。时光倒流200年,这是一个70多人的小村庄,“1837年,这里建造了第一个火车站,很快就被选作火车头(蒸汽机车)的制造和维修基地,到1848年,克鲁铁路工厂每个星期可以生产出一辆蒸汽机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车头制造基地之一。”(新浪HOLMES’BLOG)英国工业革命鼎盛期,蒸汽火车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所以,克鲁郡也曾经是时尚前沿。
1888年出生在伦敦的宾利创始人沃尔特·欧文·宾利,16岁时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铁路行业开始了三年“肮脏又劳累”的学徒生涯,并打下了扎实的机械工程功底。这位宾利先生从小对所有机器都感兴趣,这种兴趣也很容易就导致他热爱并参加赛车。
19世纪,汽车还很初级。1865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动车交通安全法规《红旗法》,规定蒸汽机车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5km/h,并且必须有一个人手执红旗或红灯在前面开路,警告行人避让。1896年,英国人阿诺尔德因时速达13km/h而被罚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超速被罚的汽车司机。
可以想见,那时候的赛车就像今天的登月一样引人注目,而且因为任何一款车型时速每提高一公里都需要付出巨大代价,赛车只能是烧钱游戏,所以,参与者除了机器控(工程师)就是非富即贵者,这也造就了诞生在欧洲的赛车运动的贵族基因。
1909年,宾利先生和哥哥一起参加伦敦-爱丁堡的比赛获得金奖,就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速度机器”的不归途。宾利赛车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莫过于在1924、1927、1928、1929、1930年法国勒芒赛道五届冠军的记录。这就是宾利汽车骨子里对速度有着极致追求的由来。
手工的价值
宾利毕竟不是法拉利。正如法国文学家蒙田说的:“宫廷规矩就是法国规矩”。诞生于大英帝国鼎盛时期的宾利,不可避免地将英伦贵族的价值观、审美观当作了普世价值的最高标准,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宾利的水箱罩还是仿古希腊神庙式样的,内饰则完全体现乡村城堡家居风格。
如果此行最后没有看看发动机车间和总装车间,会感觉这次来宾利参观的是家具厂。因为厂家一直在不厌其烦地跟我们讲述牛皮和木纹的来历以及手工制作的程序,并且也直言不讳地告之,他们就是按照高档家具的制作工艺加工这些材质的。
宾利装配线是全世界最慢的,每分钟只移动6英寸;一辆慕尚用皮500块,大概需要17头牛;一辆欧陆用皮450块,大概需要12头牛,因为每张牛皮只用脊背上最坚韧最柔软的那一小部分;每辆车的内饰装配需要两天,内饰用的木质部件,每个需要制作16-20天,取材则和私人飞机、游艇是一样的,一种木材被看上,就会用4年时间去研发测试它……
相信这些由数字和细节构成的故事像布道一样被一遍遍地讲给到访者听,听者从惊讶到景仰,不知不觉迷失在“宾利教”里。果然,第二天我们见到GTC的时候,不由自主地都会先看看中控台面板的颜色、摸摸座椅接缝的手感。这就是宾利营销的秘诀——它不仅造车,更要体现超越物质的贵族品位和精神,宾利也就此成就了汽车历史里90年的传奇和经典。
从宾利坚持由经验丰富的工匠在手工、选材、定制等细节上不计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地精工细作,想起此前在瑞士百达翡丽博物馆里,也为那些巧夺天工的珠宝匠、金匠、表匠感叹过。那么,在时下商业化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为主流的世界里,手工的价值到底几何?同样的手工,为什么有些是廉价劳动力,有些则是天价奢侈品?这里的差别恐怕就在于一个“心”字,作为工匠,你是用心去做还是用手去做,天壤之别!
穆勒先生在宾利工厂有23年木工经验,他掰着指头数了数说,他们家有五个人在宾利工作过,其中,他太太是财务、他儿子做销售、他太太的妈妈是皮具缝制工、他自己的父亲曾是宾利的工程师。问起他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他说,他的父亲和他每天都为自己生产的车至今还在马路上奔跑着感到骄傲。
由此可见,大众收购了宾利之后,仍然要把工厂放在克鲁郡的缘故,正是这些祖祖辈辈为宾利工作的工艺师傅们所积累的传统,以及他们的热爱造就了宾利之价值。
定制的时代
某位绅士要求把自己家院子里一棵陪着自己成长、如今已经死掉的树做到车里,宾利做到了!这辆车就此融入了车主的情感。此所谓定制!世界上就此没有两辆完全相同的宾利。
作为定制产品,其意义就在于“独一无二”,它超越量产,进入艺术的境界。我只是疑虑,宾利要把自己的审美与亿万富翁们达成高度一致恐怕也是高难度动作。
但说到底,宾利所代表的基本上还是旧式奢华,所谓旧式奢华,“就是赤裸裸地铺张,是对珍贵原料的过度利用”(《奢侈带来富足》沃夫冈·拉兹勒)。所以,宾利最重视新兴市场的开发。有道是,越是没有贵族的年代,越是有人渴望成为贵族,至少是享受那种尊贵感觉。你可以说“我之所以买奢侈品就是为了瞧不起那些买不起的”浅薄,但存在就是合理!宾利可谓深谙其道并且做得很好。
近年来,中国的风头盖过了曾经的阿拉伯、日本。据资料,从2010年起,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将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占到全球奢侈品20%以上的市场份额。宾利中国从8年前开始立足,第一年只卖了40辆,到2010年就是800辆,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2011年1-9月,900辆的销售业绩,令总代理大昌行踌躇满志。
日前,上海思南公馆超过5000平米的“宾利世界”隆重开幕并向公众开放,在这个弥漫着老上海旧贵族风情的小区里,宾利几乎把克鲁郡的大半个博物馆搬来了,包括宾利为英女王打造的座驾的1:1泥模,五大展区以“宾利文化馆”、“竞赛殿堂”、“宾利广场”、“荣耀之巅”和“Mulliner定制世界”命名。据悉,宾利车主在全球的年龄会在45-55岁,在中国则是35-55岁,既然多了10岁,就值得他们大网捞鱼。
试驾2012款欧陆GTC
晚宴的时候,宾利公关总监罗宾先生坐在我身边,刨根问底地想知道为什么中国人不喜欢敞篷车?我们回答得五花八门,有说中国气候不适合的,有说儒家风范不张扬的,有说很难找到适合开敞篷的道路及景观的。但第二天当我们每个人拿到一辆全新欧陆GTC敞篷跑车时,每个人都急着把敞篷打开——当天的室外气温只有9度。
说实话,我根本没有把这台搭载6.0升W12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子开出0-100km加速4.8秒的水平(几个车主有?),也没有开出314km/h的时速。这是宾利专程安排在克罗地亚境内的试车,300多公里的不同路段,穿街走巷的时候我只是开着颈部暖风围脖和座椅加热及按摩功能,享受开着这车被人瞩目的感觉。去到沿海盘山路上车少的时候,我深踩一脚油门(200km/h以上了),也多半为了听听发动机轰鸣声在山谷里的回响。此前看到精心准备的路书上沿途很多有趣的景点,比如世界上最早有记载的吸血鬼村庄之类的,原以为会溜溜达达的去看看,结果是,开车本身就让每个人都high得不行了,完全忘了路两边的事情。
我不喜欢评价车的外形,因为这完全是见仁见智的东西,2012款欧陆强调车身内敛低调的雕塑感,总之是没有多余的线条和炫耀的部件就对了。内饰共有17款标准顶级皮革颜色,6色搭配组合,以及7种系列饰面可供选配。相信车子到了这个级别,看得见的东西一定是无可挑剔的。
鉴于其它试驾感受吴佩同学已经在前一期杂志介绍硬顶版本的文章里写得入木三分,这里不再赘述。
结语
回国的路上,我们有幸全程搭乘迪拜航空的A380,一登机就看到,每个座位用的正是宾利内饰面板里我最喜欢的桃木那款,经过宾利之旅的培训,我对公务舱里的灯光色彩、mini吧里的饮料、触手可及的各种开关,以及躺和坐都很舒服的按摩座椅一一研究了一番,深刻理解并享受着设计师的用心所在。说真的,这一切,还是很好的!
文/徐茜摄/徐茜、Bent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