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日语教学应用中的误区浅析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比较法,日语,教学
  • 发布时间:2015-01-22 14:43

  【摘要】比较教学法是指教材中相似或相反的内容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加以区别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我们的日语教学中,比较教学法受到各个学校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取得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比较教学法在日常的日语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以及相关调查,对比较教学法在日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析日语教学中比较教学法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比较法 日语教学 应用误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概念,提高分析鉴赏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因此,在我们的日语教学中,比较教学法受到各个学校和老师的高度重视,取得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比较教学法在日常的日语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介入时机过早

  日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他们学习生涯中系统学习的第二种外语,这门外语又和汉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选择比较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很多老师不重视进行比较教学的时机选择,急于求成,认为越早越好,这是一个容易忽视的误区。首先,从心理角度来看,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必须经过一个“学习启蒙”阶段,和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同,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启蒙阶段在以前已经经历过了。而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启蒙”阶段是在大学才开始的,即使他们是成年人,但这种“学习启蒙”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不重视对学生日语学习“启蒙”阶段的心理了解和正确引导,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学习心理。比如畏难,不求甚解,自主学习能力差等等。

  其次,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来看: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Sapir,Edward;1884-1939)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我们看到很多日本的文化元素都觉得似曾相识,这种因素使得很多学生一开始都认为日语很简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前和学习后造成的不同感受形成了心理落差。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所以,进行日语比较教学前要搭好俩个平台:

  一个是心理平台,让学生对日语又是熟悉又是陌生,又是兴奋又是紧张的心态尽快进入正常的学习心态;还有一个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外语更多是英语,日语更多的是影视作品中,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树立独立学习心态和重新认识日语的学习心态,逐步把学生引入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中来。

  一个是文化平台,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必须先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好这门语言。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都有一种先易后难的感觉,产生这种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日本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高校日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因素如此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讲授日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跨文化教学。只有文化平台构建好,比较教学才有扎实的基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能学好一门外语,还会收获对不同文化的较好的适应能力。

  二 情景模式设计的层次单一

  比较教学法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一个前提:氛围的营造。如何使学员在热烈、活泼的互动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情景模式的设计至关重要。很多老师也认识到情景模式的重要,但在日语实际比较教学时设计的情景模式不够灵活,设计单一,基本是硬着陆的方式,这就极大地弱化的比较教学法互动功能。日语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情景模式的设计必须应景就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和学习心理,不断调整和提升情景模式的方式和层次。笔者认为比较教学效果最好的时候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最融洽的时候,而好的情景模式的设计则能为师生交流创造好的课堂氛围。那么,日语教学过程的情景模式设计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 初级层次

  日本虽然是我们的近邻,但是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其普及率以及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英语,这种因素造成日语的教学和学习资源都不及英语丰富。比如从影视,音乐等各方面来说,英语学习和教学显然更容易获取相关资源,其教学和学习氛围显然强过日语,所以,日语教学的开展环境不如英语,但是语言的学习又是与氛围是非常关联的,所以,课堂是日语学习最重要的语言氛围体验基地,老师营造课堂氛围能力的强弱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就很大。日语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所以在对刚进入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来说,放松他们的紧张心理,减轻他们学习的压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比较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所以,对于“启蒙”阶段的日语教学,趣味性情景模式是进行比较教学的首选。

  二 中级阶段

  顺利度过“启蒙”阶段后,比较教学就应该进入一些更高层次的领域,这时候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就应该以挑战性为主。这个阶段情景模式的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这一过程有较深的印象和反思,并对更高的难题发起挑战。

  三 高级阶段

  如果说前面两种模式还只是引导阶段,这两个阶段还是以老师引导为主,那么创作性情景模式则是应对以学生自主探索,独自动手,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培养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员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的阶段。这个阶段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以学生自我进行比较学习的最高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自制PPT,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总结规律。

  三 比较对象的选择范围过窄

  误区一只限于一些重点,难点进行比较。很多老师在教学中认为比较法主要应用在大的方面,不注重细节的比较。其实比较教学更多的时候是随机性的,在良好的教学互动气氛中,比较教学是随时可以介入的。在一些小节点进行比较教学,往往会贯通难点重点,比直接对重点难点进行比较教学的效果更好。所以,进行日语比较教学,首先可以从比较简单的字词句比较开始。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较快地领会一些关键性词句的妙处,我采用了比较方法。这些比较看似不起眼,但是积少成多,对补充和完整学生的知识有非常大的作用。某些词句孤立地看并不一定是关键性词句,然而经过一比较,就很容易发觉它能准确而生动地表情达意、状物,足可为学习的典范。在字词句这些小细节进行比较法顺利后,逐步提升比较的对象上升到题材比较体裁比较手法比较等更高的对象层次,比较教学使枯燥的日语学习变得生动,使学生感觉到了学习日语的乐趣。

  误区二,比较的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内容,这种比较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对学习语言的学生来说限制了其对语言学习更高层次的认识,阻碍了其进一步探索发现的思维和动力。所以,在以课本为主导的比较内容外,应该适当地扩大日语教学的比较范围,延伸日语教学的内涵。

  日语比较教学拓展的重点对象就是文化的比较,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化影响语音。文化影响语义。文化影响语用。比较语言而不比较文化无异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实就是把语言的学习表面化,肤浅化。所以适当的跨文化比较是有益的,必须的补充。最典型的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日本文化的比较,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和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应该进行适当的跨文化比较,因为学习日语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打开通向另一个文化的窗口,工具化就贬低了大学日语学习的功能,通过日语学习,了解世界语言的发展趋势,反过来也促进母语的发展,语言是文化发展的标志,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日语的比较教学不仅仅是掌握一门语言工具,还承担文化交流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任,如果仅仅是一门工具,那么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力拓展都无益,只有提高比较层次,才会拓展学生学习的眼光,激发他们在今后学习深造的动力。

  除了课本,文化,其实学生日语学习心得,学习效果,学习愿景都可以是日语比较教学的一部分,是学生参与的重点,应重视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比较。教学应多渠道的获取反馈信息,并及时作出恰当的教学评价,以利于今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厚泉《日语教学与研究论丛》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3]顾也力《东亚地区日语教育日本学研究前沿文存》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1

  [4]张佩霞王诗荣《日语教学与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5]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赵阿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