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数学,教学,机智
  • 发布时间:2015-01-23 07:50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它所追求的就是思维的直觉性、多向性和创造性。由此可知,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品质,这种品质往往可以成为点燃创新教学的思维火花。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问题进行尝试。

  一、确立目标,主动参与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落实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学生能否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难点。要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问题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的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对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给予鼓励的评价,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教材中的“读一读”、“做一做”等组题的作用,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学习才能。在教学中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适当增加教学层次,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真正把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落到实处,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优化课堂中变成训练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率

  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时,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堂堂清”巩固“双基”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变式”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讲多练。在实施变式教学方法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率。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解方程中的降次与消元思想,换元的方法,三角代换中的参数思想与参数方法等。课堂教学在传授内容的同时,努力挖掘并向同学渗透教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同学思维的科学性与深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初中教学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

  陈光毅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