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教学语言的运用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声乐,教学,抽象
  • 发布时间:2015-01-23 08:45

  【摘要】声乐教学的陈述性教学语言和诱导性教学语言是表象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语言的运用,反映了声乐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正确使用声乐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声乐人才十分重要。

  【关键词】声乐教学;特点;要求;运用

  引言

  声乐教学是个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同教学理念的声乐教师会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来指导学生。能否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声乐技能技巧,能否针对演唱中的各种问题给予科学地指导,都依赖于声乐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运用。因此,探究声乐教学中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提高、实现教育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声乐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美妙的声音艺术效果是靠嗓音来表现的,虽美妙的嗓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性的,但作为“乐器”的身体器官部位的调节,则是要靠后天培养的。初学者即使有良好的嗓音条件,但若没有借助长期从事这一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声乐教师的悉心指导,也很不容易掌握各器官的协调要领,从而实现由“璞”到“玉”的转化,求得各器官在“演奏”中的和谐发挥。声乐教师的教学指导,主要依据其自身的音乐理论、声乐功底、文化素养和实践经验等对学生在发声、歌唱时所表现出的各种状态及所创造出的音响效果进行综合定性分析,找出学习者在声乐技能、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声乐教学语言在更多场合下是指声乐技能教学训练活动中用于师生双边交流的独特语言。声乐教学语言既不同于声乐艺术作品中以唱词语言样式出现的歌唱语言,又区别于声乐理论学术活动中使用的声乐理论语言。声乐教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语言成为教与学的主要交流工具。作为专业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系统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统一规范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这是十分关键的。

  2、声乐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2.1 准确明了

  所谓准确明了,就是意思的表达要让人容易明白和理解。现实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教师表述了很多,但是学生却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听哪一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不信任感,继而影响到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所以说应该做到准确明了,首先是要明白自己想要向学生表达什么,继而是选择最合理的表达方式,只要开口,就要句句都在点子上,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教师的意思。

  2.2 形象生动

  声乐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其是将自己的嗓子作为乐器的。这就涉及到歌唱器官的运用等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内容,所以难免枯燥和抽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声乐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做到形象和生动,能够将复杂简单化、抽象形象化、静态动态化。

  2.3 突出教学语言美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再加上优质的音色。要使讲话的音色优美,我们可以通过发声方法的训练调节,不断地美化自己的音质,使语言发音像旋律一样流畅;像歌声一样动听。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色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印象。

  3、声乐教学中语言教学的运用

  3.1 诱导性教学语言

  诱导性教学语言的精妙之处,在于教师用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比喻中领悟歌唱时正确的生理和心里状态。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梨形母音”的说法,就是为使学生获得一种既明亮又圆润的母音的比喻性用词。诱导性教学语言比喻贴切、生动形象,这种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学生容易接受。发声机理、呼吸方法、共鸣腔体的调节等,在歌唱时是按所需的正确方式配合的,缺一不可且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机理性障碍。笔者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诱导性教学语言还具有调节多个演唱机理环节的作用。例如授课中遇到学生喉外肌涨力过大的问题,就让学生体会打哈欠的状态,这种启发式的诱导性教学语言的运用,不仅解决了学生喉头位置的问题,对正确的呼吸和口腔调节以及下巴的放松也有所帮助。

  3.2 指令性语言

  指令性语言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状况,指令学生做出某种调整和改进的有声语言。因为是一种指令,所以要尽可能的精炼和简洁,获得一种“一语中的”的效果,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保证和提升。比如在打开喉咙方面,要求学生要小舌头上提、拉紧后咽壁、张开后槽牙等;在气息方面,要求学生两肋张开,后背放松,降低横膈膜;在歌唱姿势方面,要求学生身体直立,双脚站稳,眼睛平视等。因为学生都有相关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教师发出指令之后,能够迅速予以领会,并随之按照要求去做,能够有效保证教学的针对性。

  3.3 陈述性教学语言

  声乐学习包含着生理和心里两大因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声乐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这些发声、演唱缺陷,给学生阐述正确的发声原理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些语言即具有约定性地对某种发声、演唱的缺陷加以改进,又可以使有着诸如此类问题的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演唱理念,具有共识性。教师的这种陈述性教学语言的运用,能够精确地、结构清晰地把教学意图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来进行声乐学习,掌握发声、演唱的正确生理和心理机制,提高学生自身的声乐水平。当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演唱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便可以遵循这些理念,理性地调节和改进生理以及心里的演唱机能缺陷,使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少走弯路,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陈述性教学语言的运用具有理性的特点。

  3.4 手势教学语言

  手势语是通过双臂或双手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无声性语言。其所特有模仿功能,能够使有声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所以是声乐教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语言。比如在讲到吸气时要把两肋打开,横膈膜下降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双手,分别做出张开和下压的动作。又比如在高音的演唱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高音焦点小、声音窄的特点,教师可以举起一只手臂,然后将拇指和食指并拢,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到教师的要求。

  4.结语

  声乐教学语言是声乐教师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品性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体现,标志着教师本人扎实的功底和对声乐学科的理解程度。优秀的声乐教学语言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来自教学实践的积累;同时它也会像优秀音乐作品一样,带给学生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通过声乐教学语言的完善,使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一个新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苏向丽.声乐教学中应注意语言的准确规范[J].科技信息,2007,4.

  [2]郑爱华.浅议声乐教学中的教学语言[J].音乐大观,2011,5.

  李运明 丘映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