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发展的思考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金融,征信业,大数据
  • 发布时间:2015-01-22 15:15

  【摘要】互联网金融被看作是普惠金融和民主金融的起点,其健康发展关系到普通老百姓能否享受更具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加强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对整个征信体系更好地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征信业、大数据

  一、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石征信在中国是个古老的词汇,《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随着现代征信系统的发展,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有了除居民身份证外又一个“经济身份证”,也就是个人信用报告。

  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平台无法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查询到相关主体的征信信息。征信体系不完善已经是制约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软肋。同时,征信立法滞后、监管缺位也严重影响着个人征信体系的搭建,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个人征信体系刻不容缓。

  二、互联网金融企业积极发展征信业是整个征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征信体系,主要是指在相关牵头部门的推动和组织下,按照一定的数据采集标准,对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核实和更新,以实现信用信息在体系内互联互通的一种信用管理运行机制。中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征信将形成三大数据体系:金融征信体系、行政管理征信体系和商业征信体系。体系必将是这三大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征信业的积极意义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数据来源于核心业务,主要是初始的核心业务,但也有一些公司通过客户授权的关联账户取得数据信息。例如,百度主要拥有两种具有优势的大数据:以用户搜索为基础表现出的客户需求数据;以爬虫和阿拉丁为基础获取的公共网络数据。而阿里巴巴主要拥有电商交易数据和客户评价的信用数据。腾讯则拥有用户关系数据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交网络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客户的生活行为,并从中挖掘出社会、政治、商业、文化、健康等领域的信息,甚至用于预测客户或市场的未来趋势。

  1.信息全面,利用更加高效

  将来互联网金融企业征信接入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征信体系可促使政府信用、金融信用、商业信用、系统信用跨行业互联互通,供电商和金融企业全面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针对不同业务可有选择性地提取和深度挖掘客户信息,提升信用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海量的信用信息,但其自身贷款规模有限且金融业务经验不足,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征信体系将信息面向所有企业。金融机构获取征信数据能针对企业需求开展更为专业复杂的金融业务,并利用信用信息进行风险管理,使我国金融环境更为安全稳定

  2.更加有利于打破垄断

  无论电商还是金融业,信息封锁都是造成垄断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建立金融征信体系,利用其强制力促使信息透明、数据共享,大大降低了行业的准入门槛,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企业利用官方信息开发新客户,可大量节约信息收集成本。开放的信息还有利于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令市场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3.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随着金融征信体系的完善,相关信用产品将逐渐普及,失信成本也骤然提升,这有益于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多样化的信用产品将刺激我国的信贷消费,进一步提升互联网金融业务量,最终逐渐改善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征信业的建议

  1、互联网金融征信需要依靠线上线下结合。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普惠金融,是广大弱势群体的融资渠道。然而要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发展的过程中谈征信,就必须要求互联网金融机构必须有管控风险和防范欺诈的能力。优秀的技术平台是征信管理的前提条件,除此以外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系统风险,单纯依靠线上操作了解借款人的风险情况是最理想化的状况。但是金额一旦大起来,取得风险防范措施还是要走传统道路。对于欺诈风险还是一样的,有效的核实,除了依靠线上各种数据,线下考察也必不可少。

  2、互联网金融企业搭建的征信系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特别是P2P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这意味着P2P行业的部分服务对象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享受到服务。以后央行介入,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来P2P机构的客户群和商业银行的客户群交汇,融为一体。我们真正的金融普惠,在这里通过征信这个体系,可以有效的连起来。”

  3、大数据征信是征信体系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征信模式很难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通过信息平台,这种信息一旦收集过来以后,会很快进行整合,使用的频率也是很快的,效率也很高。未来的征信将来可能会分为多种的业态,对于个人,电信运营商、财务软件、财务信息都可以提供诸如水电煤气电话缴费等等信用记录。新兴的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也能够为征信考量提供相应依据。对于中小企业,公共信息和政府提供信息同样有章法可循—不过上述信息综合起来需要消耗庞大的数据库,依靠传统的征信模式很难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未来征信领域很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征信业态。

  4、在信息共享同时注重隐私保护,如何平衡:在信息透明化上涉及我们个人隐私如何保护的问题,牵涉到三个权利,知情权、本人的同意权和拒绝信息被采掘的权利。征信在这一块一直在不断的平衡,在信息共享和隐私保护之间平衡。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透明化使大家的个人隐私越来越易得到,通过网络很容易查找到个人信息。对于中国而言,这一领域接近空白,征信体系亟待建立,对于信息共享推动经济的诉求更大,对信息的让步也是一时之策。

  参考文献:

  [1]杜晓峰.我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建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吴晶妹.2011-2012年中国征信业回顾与展望[J].征信,2011(6):1-7.

  [3]张娜.P2P网络信贷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刘静.阿里巴巴的“泛金融”角色[J].经理人,2008(9):108-110.

  饶文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