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教学,素养,素质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15:41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促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
【关键词】教学素养 初中数学 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国竞争日趋激烈。但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又是其中最重要部分,能否有效发挥数学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尤为重要。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
数学是理科,主要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数学大部分内容比较抽象,这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理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利于数学人才的培养,数学素质的提高。新课改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结合下采用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差异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使贫困生向中等生进行转变,中等生向优秀生进行转变,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重视生活课堂对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帮助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数学素养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很多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题材,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其在熟悉的生活中感受数学,自己理解,探究,去实践解决,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首先,要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懂得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要让每名学生有不同理解和提高。在课堂上尊重个体思考和承认能力的高低,要倾听、揣摩学生内心,然后给予点拨、引导他们探究获取知识。其次,关注学生生活。把书本中的“学数学”转向生活中的“体验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生活中哪些问题与数学有关,对其有多少了解。并根据需要引导学生扩展生活,当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会马上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课堂上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学知识也更投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素养这颗种子的作用,使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培养思维创新与综合能力促进数学素养养成
数学是一门演绎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选择自觉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在成功中得到自信。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写出例题后,先让学生思考、分析。写出定理、公式的条件后,鼓励学生设想它们的结论。这样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使学生经过自己思考不能得出结论,学生也能从反面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是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大胆创新的有效方法。数学需要做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题目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题目不在数量多,而在于精心挑选,尽量避免简单重复定义、定理、方法等的题目,而应选择综合性强的题目,讲究“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的策略。一题多解,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题方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方法。当然,教师还需把握有利时机,根据教学目的有机地取舍,从而真正发挥出课堂的效用,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
四、重视知识总结与学生作业习惯巩固数学素养
在平时教学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解题训练过程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并进行知识点概括与归纳整理,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问题、不同方法中寻找同一思想。在数学素养培养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提练、概括的过程。对于习题的选择不可以条块分割、泾渭分明,应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选题,有意识地设计隐含着数学思想的习题、高频率再现,精心安排,恰到好处的点拔。特别是章节复习时,在对知识复习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加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作为巩固知识,加强理解的手段,可以在知识的总结和复习发挥怎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传统的作业形式是学生做教材或教师早已编制好的类似于例题的习题,学生可以不动脑筋的依样画葫芦的解答完所有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不定期的为他们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所谓针对性作业,就是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而进行特定布置的作业。这样,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针对性作业把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相反使学生在有趣的作业感受思考的乐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达到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并非一件容易的工程,它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付出努力,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深入挖掘数学教材内容,开展具有逻辑性的教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逐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曹清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