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功问题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语文,教师,基本功
  • 发布时间:2015-01-23 07:46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质量的控制者,因此教师扎实的基本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才能上好语文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祖国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语文人才。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 基本功

  语文是最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课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其综合性极强,因而要求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杂家”。除需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等专业知识外,语言类、文学类、哲学类等相关方面的书籍都应广泛涉猎。同时,语文又是最人性化、最能感受人间冷暖、最具审美感受的学科。激发学习热情,引导孩子们在鲜活的文本情景中获得审美体验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因此,语文教学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创造性的劳动,要求新一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具备以下几项教学基本功。

  一、扎实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知识教学重在积累和建构,建构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支撑读写实践,在于建构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读写素养。因此,语文课应激发学生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鼓励学生写作,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个性和生命价值。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说,“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应该比学生读得更多、更深、更透彻,将长期的阅读积累内化于心,生根于心,生长于心,才能长成知识树,专业的视野才会广阔,专业的枝叶才会茂盛,专业的躯干才会健硕,专业的情怀才会深厚,专业的精神才会纯粹,这样,才能讲学理,讲学术。其实,很多语文老师都想通过多读书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可现在却少有读书的时间、读书的心境。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被试题化机械化了,学生被作业化考试化了,语文被边缘化客观化了。希望有关教育部门能把语文老师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去教研、去行走。语文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学养,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学才会游刃有余。

  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写作。不仅要懂得写作的知识,而且要真正会写作、能写作。教师只有熟悉写作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你会看到更广阔的精神世界,更深邃的思想大海。而读书也会引发写作的灵感与自觉,让人产生书写的欲望与冲动。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产生的亮点、深切的感受等,都可以通过手中的笔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渗透着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对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和提炼的结果。因此,教师也应勤于动笔,行文表达力求精准、得体、富有审美意味,言传身教,成为学生作文的榜样。

  再次,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读写是关键。勤于读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本分,是保持知识、思想“清如许”的源头活水;能够写作,正如数学老师常解题、美术老师常作画一样,即使没有篇篇发表,但就是与学生一起写“下水文”,动动笔,言传身教,也能增强写作的体验、能力,使写作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真实感。

  二、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这一能力。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我们要实现教学的现代化,而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知识学习与阅读上,要学会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拓宽这方面的知识面与阅读量。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与教材,现代化语文教学则增加了一个要素,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包括三种技术:一是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这是一种硬技术;二是现代传媒技术,即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这是一种软技术;三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这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技术。这三种技术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这三种技术要素组合而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与效果,有益于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运用音像资料,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来加大教学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增强教学艺术效果,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与教育质量,在深化教育改革中这无疑是一项新的途径与措施。而在这方面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学习,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要求。

  四、教师本身的书法素养

  如今,我们大多整齐划一地对着电脑,在键盘上运指如飞,离笔以及书写渐行渐远。在课堂上坚持使用粉笔写板书的教师却越来越少。其实,教师粉笔字的功夫可以让学生对汉字之美心生向往进而引以为师;同时,随着教师抑扬顿挫的讲课过程而一个字一个字地出现在黑板上的那些粉笔字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精神实质的把握。不管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我们语文教师,书法教育都应该是一种必然。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阅读和写作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现代技术运用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提高自身的精神内涵和综合素养,进而对身边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充分信任老师,愿意跟随着老师不断积累、巩固、提升!如果我们能在“回归语文本质,提升语文品质”上达成共识,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把时间精力用于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少一点干扰,少一点形式,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出来。静坐案前,读书为文将成为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三尺讲台,挥洒自如将是语文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最佳舞台;与生阅读,徜徉经典,将成为更多语文教师乐此不疲的选择。

  刘芸婷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