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责任理念与实施方式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等教育,大学,职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22 16:17
【摘要】大学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大学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和向社会延伸的职能活动,是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动态演变而不断发展的。目前,大学社会责任主要有社会主导的多元化模式、大学主导的合作型模式和政府主导的复合型模式这三种模式。我国是政府主导的复合型模式的典型代表,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并向“多层次均衡模式”探索。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学;社会责任;大学职能
现代社会发展中,知识和高等教育越来越向中心位置靠近,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大学社会责任理念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2007年,全球大学创新联盟发布的世界高等教育年度报告中将“大学社会责任”放在了特别突出的部分,报告认为大学社会责任的核心是满足质量标准,内涵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赋予公共意识,强化核心价值观。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2011年,大学校长全球峰会,阐述了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未来高等教育应发挥的作用和社会责任,达成了“清华共识”。
一、大学社会责任理念
大学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大学通过教学、科学研究和向社会延伸的职能活动,这也与追求卓越、增进公共利益和引领社会进步的大学理念相符合。大学社会责任的内涵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动态演变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
大学社会责任的本质是一种职能活动,目前大学的职能主要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这几项。在大学人才培养的职能中,大学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培养满足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而大学是否承担了培养人才这一社会责任还取决与大学所培养的人才能否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做出贡献。在大学科学研究的职能中,大学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大学对知识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创新,把以学术责任为核心作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将各学科知识全面应用到发展人类社会和公共利益中,对人类发展进程的高度关注和着力推进。在大学社会服务的职能中,大学的社会责任体现在为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充分发挥其公共影响力和推动力以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中,大学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借助自身深刻的文化自觉,运用其先进文化和思想来影响社会,引导社会发展,从而起到传承、发展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大学社会责任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历史范畴,社会发展需求和大学追求卓越的品质推动着大学职能不断更新和扩展,也使得大学社会责任的内涵随之发展。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项大学职能的确立都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并进行了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将“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职能之一,拓宽了大学社会责任的内涵。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州立大学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服务社会”为核心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开始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责任。20世纪中后期,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变革而进一步丰富,大学通过开展全球教育承担起了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多样化与进步的社会责任。
二、大学社会责任的实施方式
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对大学社会责任的实施产生了影响,包括各国的教育体制、教育水平、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水平等。大学社会责任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国也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实施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目前,大学社会责任主要有社会主导的多元化模式、大学主导的合作型模式和政府主导的复合型模式这三种模式。
社会主导的多元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社会力量对大学社会责任的实施起主导作用,政府、社会和大学通过市场中介实现各自的需求并发挥相应的作用,这种模式最早在美国探索履行并得以发展。大学主导的合作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学力量对大学社会责任的实施起主导作用,大学作为自治的机构与产业、政府结成“共同体”的关系,并促进产业和政府参与与支持大学履行社会责任,英国的大学多采用这种模式。政府主导的复合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力量对大学社会责任的实施起主导作用,大学和社会的合作多通过政府这一中介进行,我国的大学多是通过这种模式来实施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一模式也是适应我国的国情的,我国大学也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中改善这一模式,并向“多层次均衡模式”探索。
(一)各类型大学需要明确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履行好其核心职能和社会责任是各大学的义务,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对高等教育结构、层次和布局的优化,并将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普通地方高校和高职院校这三大类,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把握住这次优化的时机,准确定位,找准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和社会中的角色职能,集中力量承担好自身的核心职能和社会责任。
(二)均衡大学的各项社会责任
各项社会责任的均衡应以合理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均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组织的科学发展,均衡的重点是实现效率和卓越的平衡。在均衡中也要有核心、有重心,从而大学的社会责任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和履行。
(三)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承担共同责任并明确自己的定位。对政府而言,要把握好行政干预和大学自主权之间的“度”,更多的为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政策导向、资源保障和监督引导。对企业而言,同样需要转变理念,积极为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就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来说,企业可以为大学培养的人才提供就业和发展空间,为大学的科研成果进行市场化生产,从而实现大学与企业的合理分工和跨越发展。
结语: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高等教育放在了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核心,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高等教育机构能够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文化繁荣的社会和经济技术发展的社会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处于高速发展并想持续发展的我国来说,大学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并积极拓宽其社会责任的内涵。
课题: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ZC13081
课题名称: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章程建设路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康乐.大学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24).
[2]杨兴林.关于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再审视[J].江苏高教,2009,(01).
[3]张海英.现代化大学社会责任探析[J].中国发展研究,2014,(06).
杨永刚 宋丹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