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潜力,而开启创造潜力的关键是教育。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迅速发展,抽象思维正在开始萌芽,在心理上萌发了创造的要求。他们乐于探索,喜欢问问这,摸摸那;他们富于幻想;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在摆弄中求知,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他们极喜欢自由游戏,全身心地投入。虽然他们的知识经验有限,不能完成有价值的创造性工作,但这才是创造力培养的起点。因此,教师要不失良机地对幼儿进行早期创造力的培养,对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创造性、开拓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幼儿创造的环境

  提供幼儿创造的环境,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精神环境方面是尊重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能够自由思维、想象,自愿做出选择。如在工作中我发现有的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前,先指定这组幼儿玩“娃娃家”,那组幼儿玩“快餐店”等。结果可想而知,有的幼儿对教师安排的游戏主题根本没有兴趣,更谈不上能有创造性的表现。因此,在创造性的游戏中应特别要注意尊重幼儿的意愿,造就一个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物质方面,主要是给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场所、材料,为幼儿安排进行创造、探究的时间。

  二、爱护幼儿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也是创作的起点。必须有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才会产生一定的爱好情感,由情感进而变成行动,也才会结出创作型的硕果。

  1.热情地回答幼儿的疑难问题。提问题是幼儿求知的主动表现,提问题中包含着追求的希望,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因此,必须十分珍视幼儿的提问。厌烦会扼杀幼儿的兴趣,不负责任地用不正确的回答哄孩子,也会造成他们认知上的错误。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既要有热情的态度,又要有科学的答案。

  2.积极地支持幼儿的探索活动。幼儿好动,好幻想,勇于探索。他们总是闲不住,想了解、认识事物。这时教师应理解幼儿,支持、鼓励幼儿的探索活动,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机会,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和他们一起探索,指导他们既探得奥秘,又不发生危险;既培养探索的兴趣,又培养求知的能力。如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幼儿看到实验器材会忍不住摸一摸、玩一玩,教师此时不要制止,应该留出一点时间,指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它们的名称、特性和用途等。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3.高度地肯定幼儿的创造成绩。幼儿的成绩是创造性智慧的结晶,要特别爱护。比如,幼儿在复述故事时,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故事中的人物增添了新的语言、动作和情节;画小鸡时,多画了几条小虫等,这些都是幼儿主动创造精神的体现,包含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认识、愿望和情感。而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这些创造性萌芽,热情地给予肯定、赞扬,这样,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勇敢精神的培养。即使幼儿的创造有不合理之处,甚至看来是荒诞的,如小鸡飞上了天,大象会踢足球等等,都不要简单的一概否定。因为这些看似荒诞的成果,除说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外,还包含着宝贵的自由想象。而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富有想象的幼儿,即使今天的创造有些不合情理,也许明日却会获得真正的创造成果。所以教师在评价孩子的活动成果是要多给予鼓励、赞赏,不要指责幼儿的失败。幼儿只有在教师和伙伴的支持、鼓励下,创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三、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较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善于发现、支持幼儿的创造欲望,还善于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开启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1.启发性提问。这是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的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启发性。如我在给幼儿讲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后,问孩子们曹冲称象时为什么要用石头?可以用哪些东西代替石头呢?幼儿回答问题很活跃,他们不仅能把石头和秤砣的作用联系起来,还能说出用土、铁块、砖头、沙子等东西取代石头。我鼓励幼儿寻求多种答案,使他们思路开阔、灵活、新颖、独特。此外,还可以通过出“难题”让幼儿各抒己见,启发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故事性开导。在故事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开图说话、情境讲述复述故事、给故事编结尾等,启发幼儿大胆展开想象,让幼儿根据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活动。

  3.艺术性教育。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时可以用音乐、舞蹈、美术等特有的艺术形象吸引、感染幼儿。如幼儿喜欢画画,用画来反应生活,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可以让他们画意愿画;还可以让幼儿扩画,或者提供给幼儿一个圆形、三角形,让他们添画;也可以引导幼儿把所画的作品组成各种各样的具有完整意义的画面,以此来开阔幼儿的思路。

  4.游戏性调动。爱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开展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要为幼儿准备好开展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如纸盒、纸张、空瓶子、泡沫、餐具等,让幼儿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制作,从而调动幼儿主动创造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创造力并不是天才儿童的专利,所有的孩子都具备非凡创造力的潜能。因此,后天的培养就更值得我们来关注!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要重视幼儿创造力思维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独立、乐观的人才打好基础!

  文/田志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