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教育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摘要:职教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为本、文化建设优先,要坚持以校园社团活动为纽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陶冶学生们高尚情操、培育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园,精神,文化

  文化是什么?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在生活的海洋里,处处都是以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形式表现的文化风景。无论是博物馆内古色古香的文化陈列,还是图书馆里琳琅满目的文化书刊,也无论是世界各地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还是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文化故事。

  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在文化活动中最具有效力的一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功能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比拟的,它具有导向、凝聚和规范功能。职教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教育为本、文化建设优先,要坚持以校园社团活动为纽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陶冶学生们高尚情操、培育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

  一、运用爱心教育袁校园精神文化润物无声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作为教育者,担负着救治灵魂的重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教育固然需要技术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同时更需要教育者博大的胸怀、宽广的爱心和对任何一个受教育者永不放弃的耐心。博大的胸怀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们所有的过错并给他们改过的机会,用宽广的爱心熔化了孩子内心如冰雪般的冷漠,永远对每一个孩子都深怀信心,给他们最基本的信任。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个宽容而富于爱心的人,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来讲较低,学生个性和表现欲很强,但自制能力较差,缺乏爱校思想,对学校各种文化活动缺乏热情,缺乏荣誉感,他们也自有其坦率和可爱的一面。每个人都渴望能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伯乐,每一位孩子都渴望着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遇见一位像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马修这样其貌不扬,没有魁梧的身材,没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创造了奇迹。他从这些让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养出来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并让受他教化的学生在几十年后满怀着敬慕和热爱的心情来怀恋他,这本身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无上光荣和莫大成就。因此容许成长过程的缺点和错误,用孩子们的心去理解孩子们的行为进而加以正确的引导,如和风细雨般,点滴绵密地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终会开出灿烂的精神文化之花。

  二、培养综合素质袁校园精神文化内容丰富

  实践证明,人生的成功主因不单单具有优秀智商,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凡情商,就是人们常说的“综合素质”,既:自我激励、与人顺利沟通、坚强意志品质、领导和自我管理等等能力。职教学生大部门都是15到18岁左右这个年龄,他们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在这一时期会有飞跃的发展,但由于处在心理特征的交替过渡阶段,往往表现出既有成年人的成熟一面,又有其不成熟的一面。他们希望成才、渴望成功,如何具备成功的素质?怎样提高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方法?人生这个阶段准备的更多依据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各个客观环境。所以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学校能学到如何为人处事。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是一项德育教育工程。通过“这堂课”促使学生们在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学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活动中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锻炼和谐发展的个性品格,培养他们各方面的优良情感、态度、习惯、审美、认知方法、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品质,培育全面发展的共同理想追求。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们不断提高文明素养,重视良好校风、班风对学生的影响,为学生们提供了彰显个性、展示才华、锻炼才干的舞台,增强自信心和成才自豪感。在我们的校园里,文学社、演讲团、歌咏队以及各种兴趣小组等社团如雨后春笋,竞相成立,演讲比赛、运动会以及文艺会演等许多文化活动,让孩子们每天都过得精彩。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对学生进行着道德熏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实现道德成长。

  三、锻造职业素养袁校园精神文化提升

  职教学校中的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是由初中生直接过渡而来的,初中的教育模式更多注重应试,而中职学生就不一样,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而不是升学,教学任务中会涉及较多与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或技能。如何让孩子的学习生活从普通升学模式转为就业模式,需要各学科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渗透职业的概念和理念,让学生在心理上慢慢地过渡和转变。从普通学生向职业学生的过渡,从职业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过渡。

  社会大环境都把学历等同于能力、文凭等同于未来,把社会认可和职业成功都与大学毕业相连。直接进入到职业教育体系的青年人,被看作是没有前途。其实我们都明白我们的社会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大学生,有很多不需要本科学历的工作等着人去做。首先鼓励学生们在今天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能“一招鲜吃遍天”,对高级技能人才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满信心。其次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打好基础,防止出现“心高手低”现象,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提倡务实的就业理念,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什么是好的工作岗位,即:能够实现体力、脑力劳动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岗位才是好岗位等,从而打破传统观念对服务行业的歧视,引导学生科学定位、合理就业,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好思想基础。最重要是实训期间,要突出强调工作环境的适应和职业习惯的运用,使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团队意识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对岗位、职业的感情。让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职业教育始终要坚持教学“为一切学生服务,为学生一切服务,一切为了提升质量”的办学理念,工作中,不片面追求升学率,但追求学生高素质,不强求学生个个优秀,但追求学生各有特长,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焕发学生个性活力的助推剂。

  文/赵兰,蒋莉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