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学生工作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0 15:03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高校基层学生工作的实践探索为例,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等多方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实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高雅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升华,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因此,在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基层学生工作不断探析的实践课题。
一、思想政治文化建设是首位
思想政治文化是校园文化阶级性、民族性的体现,我们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要求,唱响主旋律,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崇高的精神境界。其途径除了“两课”教学阵地外,管理学院一是加强大学生育人基地建设,在铜川惠家沟郭秀明家乡、临潼区金秋老人院等建立思想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心奉献基地和志愿服务基地,通过走进社区、服务社会等方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利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和传统节日、十八大胜利召开等契机,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开展了学习十八大精神、观看《科学发展铸辉煌》、“校园文明我先行”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主题党日、团日活动。三是以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实践教育水平。每年暑期组建多支实践团队,开展了以深化“三下乡”、“学习十八大”、“积极创先争优,展现党团风采”、“弘扬志愿精神,青春共创和谐”、“实践启迪真知,全面拓展素质”等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得锻炼、做贡献”。
二、科技学术文化建设是核心
科技学术的发展与进步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和基本推动力,科技学术文化建设的状况体现着学校师资水平、办学层次的状况,也是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文化来源。
1.学风建设长抓不懈。
学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严格管理为抓手,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逐步使学院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月”活动,举办名生讲坛、优良学风示范班宣讲、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树立身边看得见、学得着的先进典型,让学生有榜样可学,有目标可追,有动力去博。
在学风建设日常管理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和完善学风建设责任制,班主任坚持一一三,即每两周进课堂一次,每月进宿舍一次,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班会,倡导广大同学“向自学要成绩”;二是坚持和完善学生学习情况预警制度。对那些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进取心不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实行跟踪教育,建立后进生档案;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和全程辅导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学习特点,开展“大一养成习惯”、“大二潜心立志”、“大三拓展素质”、“大四实践成才”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与学业指导。
2.开办学术讲座。学院定期开展专家学术报告会,在让本校专家、教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专业定向、专业前沿知识、最新科技成果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开设“管院大讲堂”和“知名校友论坛”,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校友、职业经理人等进行讲座,让学生频频进行的思想碰撞、学术争鸣、信息交流中吸收、消化各种科技学术文化成果。同时举办“管理学院科技文化节”、“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科技论文报告会”等活动。
3.组织科技学术竞赛活动。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高数竞赛、英语竞赛、沙盘模拟大赛、大学生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支持学生开展各种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以营造浓厚的学习风气。学院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全国银奖2项,铜奖2项,荣获省级金奖2项,银奖3项,铜奖5项等多个奖项。
三、文艺体育文化建设是载体
文艺体育文化是德育的重要形式与组成部分,它以感性形式出现,使用最灵活、最丰富、最富有表现力、最不受限制的一种媒介和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良好个性的发展以及群体人同意是与超越精神。学院把文艺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高品位、高参与率校园文化的载体,举办管理学院文化艺术节、迎新文艺晚会、魅力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大学生辩论赛、新生运动会、越野赛、篮球赛等系列活动,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娱乐生活之余,发挥了文体活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殊育人功能。
四、特殊群体文化建设是延伸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参加者和创造者。只有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才能够更加充分得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因此,学院在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这样几类群体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是:1.新生。在长期的新生入学教育实践过程中,学院逐步摸索总结出“1346”工作模式。通过新生家长学校、专业教育、军训、“扬帆导航”活动、新生导引月、心理健康月等一系列活动,指导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变,确定个人学习发展计划,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生。学院以“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计划”为抓手,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教育与服务工作,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息和技巧,做好就业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开展以“倡文明离校,寄母校情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确保每位毕业生安全、文明、愉快离校,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3.贫困生。学院开展贫困生资助阳光工程,成立学生班级帮扶小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料库,动态追踪,及时给予贫困学生关心与帮助。同时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设立了贫困生义工岗,激励学生感恩父母、师长和家人,勤奋学习回报社会。4.女生。针对学院女生较多这一情况,举办“花样女生,缤纷管院”女生节,邀请校医院、心理健康中心、就业中心老师进行以《爱自己、爱健康》、《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女性化妆知识》、《走入职场,我们更精彩》等为内容的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广大女生要自尊、自爱、自强,提高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为她们树立信心、丰富内涵、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
文/张冬梅,王馨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