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本领。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能力,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日益趋高,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必然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企业选择人才将不仅仅是凭一纸文凭,而要看毕业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也就是对他们的职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本领。本文以笔者所在院校的高职钢结构工程专业为例,从此专业的课程实训环节为切入点,论述如何在校内教育阶段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1]
由于我校钢结构专业开设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其它建筑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形成了现如今先单项实训,然后综合实训,再顶岗实习的方式。在方案设置时按照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进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在每学期讲授完基础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后,在学期期末进行相关专业课程的单项实训。基础知识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专业课程的继续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好基础知识,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其次,改变原有沉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增加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内容。比如:在第一学期我们上完建筑制图与识图这样的基础课程后,在期末安排识图实训;在第二学期上完建筑构造后,期末安排相应的建筑构造实训。这些单项实训能够很好的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基础掌握的扎实。[2]
二、当学生在第二年(即第三、四学期),第三学期上完钢结构识图和钢结构制作与安装课程后,期末安排相应的钢结构单层厂房的模型制作,第四学期上完钢构详图设计课程后,我们要求学生做相应的钢结构的详图设计,并要能熟练运用CAD制图。由于前期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基础的单项实训,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期在做综合实训时,花费在这上面的时间就较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一味的理论学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在现实中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三、顶岗实习的设置。我系各专业采用的是”2+1”的模式,即学生在校内进行两年的理论学习,最后一年让学生进入企业,以实习生的名义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好的结合。前面的实训环节是学生在校内完成的,后面一年的企业锻炼是在企业老师的知道下进行的。有一定实习经验的学生在择业时占有很好的优势,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在一些高校已经初显成效,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极为有利的。
在校的学习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更好地进行顶岗实习,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对增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对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更新、整合、改革以及课程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技能竞赛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技能掌握慢的学生则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通过竞赛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在考试内容上的选择,理论课程强调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为主,按照够用、实用的原则考核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用操作或理论+操作的形式进行考核,重点放在技能的考核上。在成绩的构成比例上,要加大平时成绩和平时的考核力度,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功夫在平时,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平时学习和训练;在成绩评价标准取向上,要推进社会化考核,加大用人单位在学生成绩和能力评价中的权重。
总之,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关系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根本问题。只有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完善符合学院自身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就能更好的达到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兵<<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95-196页
[2]王争汤梦玲林青<<谈高职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途径>>科技视界2014年第3期15-15,63页
[3]杨开明吴疆<<加强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科技文汇2013年第34期165-166页
文/杨向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