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高效课堂

  摘要:新课改的浪潮如雨后春笋,在陇原大地茁壮成长。各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尤其是高效课堂要求每位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来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学习方式。而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浪潮在陇原大地逐步推广深入,我校的课改也通过各种形式稳步发展,讲学稿的实施,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教学方式的提出,使我们的课改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反观我们以前传统的课堂,在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这些无效行为的存在,不仅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且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正确学习的习惯和他们的思想观念。我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需要从每一节课堂入手,减少课堂教学的无效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改提出的“高效课堂”,通过学习和研究,我才明确:“高效课堂”就是要求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或者是在有效的空间里,采取恰当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它主要强调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实施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地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知识的掌握方面强调学习要由被动转向主动;在个体发展方面强调由依赖性转向独立性,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强调学习由共性转向个性。因此,要达到每一堂课获得最佳效果,除了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各种因素,如吃透教材、精心备课、相互研讨、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之外,更应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分析、探讨、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也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掌握一定学习策略基础的“会学”和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通过对新课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我们应该明确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根据外在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获取并构建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要对外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整理和融合。例如,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的教,满堂灌,学生一味的学,被动接受。而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独立的思考、分析、探讨、实践、质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主动性增强,学习意识有所改观。这与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自主活动的机会,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组织形式相吻合。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才出现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学习,是指在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方式。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交往性、互助性和共享性。学生之间通过交往沟通,彼此互相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在新课改的推动和影响下,我校大部分教师充分利用小组式教学,6人或8人一小组,在课堂学习中,让每个学生参与,共同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渐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的为学生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另外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一种集体意识,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完成学习的任务。所以我们说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记忆、启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三、探究学习

  “探究”就是进一步探讨,反复研究,也就是探索追究原因,多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而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提出的,主要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的发现问题、探索思考问题。努力寻求问题答案,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在讲学稿的备写中增加了“知识探究”一个环节,这就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总结、归纳,层层深入,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的特点。综合性主要是学习的内容具有综合性,我们说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不是孤立的,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我们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各学科知识综合的过程。自主性主要就是相对于接受学习来说的,探究性学习是根据学生对问题产生的兴趣而展开的主动的学习。开放性主要就是指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而是把课堂和课外,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敢于创新,敢于挑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总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关注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的人。如果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就随之改变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也就能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也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真正的高效课堂。

  文/郭小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