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低效化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日益突显,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率低等现象产生,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展,并大大挫败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基于此,本文从当前语文阅读现状出发,分析教学低效率的原因,提出推进语文阅读高效化教学的相关对策,以为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低效化,原因,对策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教育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学生以及社会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与枯燥陈旧的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学生的阅读量更加的庞杂,对于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寻求,不在只是简单的对书作的了解,而在于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以及阅读内容的深刻解读。而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院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不完善的、滞后的甚至是忽视的,教学效率低,导致学生对教学效果不满意、产生对教学内容没兴趣、对教学成效没信心的消极心理,严重阻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语文阅读教学低效化原因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在诸多方面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和突破性成果,但是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困境与不足,教学低效化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仍然停留在滞后的教学观念之中,对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认识不清,他们只是注重对教材和教参课文进行机械化的讲解,不注重对于阅读技巧和方法的传授,更是忽视对学生拓展阅读的训练,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也只是对这些课文进行死记硬背,完全失去了教学本来的意义,并不能达到对学生主动性和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学成效低劣[1]。另外,语文阅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文章的品思,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对话,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迸发更有价值的思想情感,并以此创作出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搭建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平台,在阅读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阅读教育的这一主旨观念,一味的追求教学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导教学进度,掌控教学方式和内容跟进,将学生与教学内容对立起来,将学生置于教学主体之外,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创作的培养。

  2.教学内容与实践生活相悖

  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感染力是来自于作者丰富的生活余力,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思。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固定在教师的课堂上,根本无法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无法实现心灵上沟通和艺术上的创作思辨。

  3.教学模式陈旧,缺少对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忽视对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方面都没有达到充分的训练和很好的积淀,阅读能力较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2]。另外,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阅读的空间更为广阔,阅读面也越来越大,然而,课程内容“千年不变”致使学生失去了对它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成效低下等问题。

  二、推进语文阅读高效化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教学的主旨和内涵,并从课本的流水性讲解转变为拓展性阅读,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课程的时效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独立思考,鼓励自我创作,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情境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和全面立体化教学模式。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动画形式,创造情境加深理解,并通过网络注重对学生的拓展阅读,在课前做系统的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调整教学进度。

  2.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和文学立体思维的培养

  应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对教师做定期的现代教学培训,注重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培训,引进新的教学工具,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理解、自我提高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立体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以此,提高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学生的阅读和认知能力,保证学生文学素养的积淀,为学生日后的文学发展和文学创作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开展实践教学,引入多元化教学评价机制

  将课堂不限于教室内,让学生深入实践,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认知社会,促进学生与优秀作家的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学素质,在优秀的意识形态的熏陶下不断成长并创作出有社会价值的文学作品[3]。这就要求在考核中应实现对学生以及教师教学的多元化评价。不单单是从试卷上考核学生,而是采取民主测评,实践检测以及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通过演讲、实践、思辨交流等方面的考核来评价学生。对教师则是从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根本上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有效互动。

  结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拓宽教学范畴和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践中和阅读中,不断地进行心灵上的洗礼与冲撞,在思想上迸发出自己独有的精神价值,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袁华莉袁余胜泉.网络环境下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07:13-22.

  [2]徐晓军.浅议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袁2010-31:236.

  [3]林文兰.试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0:35-36.

  文/李红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