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情境教学策略探索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地理,问题,情境,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0 13:40
摘要: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情境教学是情境教学中最典型的一种教学方式,把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想问、会问,从而在有限的课堂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主要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情境,策略
问题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可以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氛围,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情境中呈现问题,突出问题更能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形成学习技能。而且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更注重学生对地理技能的形成和运用,以及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交流探究结果等。因此探讨问题情境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问题情境教学模式
1.创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对所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让原本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
2.给出问题,引发思考
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就会去思考,此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当中的问题所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促成新旧知识的链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2]
3.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之问题的综合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在探讨中教师可以铺设一些符合学生认真规律的子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归纳总结,及时点评
合作交流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自己发现的现象中去总结规律,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类比,对其共性进行分析,突出差异,从而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5.迁移拓展,教为不教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启发,从而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获得解决问题的方式,然而这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教师应及时通过问题情境再创设,引导学生变化角度与方式,把结论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中,从而促使知识得到迁移、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几点策略
1、实验问题情境
教育家苏赫曼认为:“实验能够提供探索的途径,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理论的能力。而且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笔者认为把实验教学融入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能力、智力的发展,并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上升补偿流教学,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实验问题情境:用一个透明的大茶杯泡好茶叶,然后沿着杯口轻轻的吹动茶叶,引导学生观察茶水的运动,并注意茶叶的运动,由此小实验联想到海水也是在大气的动力下进行运动的,然后对风海流和上升补偿流的性质及其性质进行讲解。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置问题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局部放大等手段,把地理知识中那些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形象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学生想象思维得到更大的拓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增强直观感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1“引趣”情境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是学生现在缺少,或是难以到达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此类学习内容如果仅是教师讲述,长久下去必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引趣”情境,可以借助其生动形象的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起到启迪学生智慧与探索精神的作用。
如,黄土高原形成的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设计了如下动画情境:①西亚及蒙古西部戈壁、沙漠上的沙粒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向东南方向转移(强烈的沙尘暴)。②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生活、建房等各方面的活动导致森林的严重破坏。③暴风雨导致水土流失。让学生观察动画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这样的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3]
2.2“联想思维”情境
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一定的发展联想思维情境,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引发学生主动观察地理现象,并通过联想、想象、思维、判断、分析、归纳等方法通过地理现象去揭示其内部的规律。
如,长江教学时,我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运用多媒体展示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支流、水文等图片,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接着向学生提出问题:歌词中的“雪山”、“健美的臂膀”、“高山”、“大海”、“乳汁”……分别指什么?通过这样的“发展联想思维”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探讨的兴趣。
3、利用诗歌、谜语创设情境
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些谚语、诗词、歌曲等来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如,在讲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时候可以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讲地球自主时,赤道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引用这些言语等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可以客观的反映地理事实,寓意深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还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习更为有效。在问题情境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给予,更多是引导,让学生自主的去“获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谢政.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应用[J]软件院教学.2014(08)
[2]李永红.新课程背景下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地理教育.2013(G00)
[3]翁来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要要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野问题探究冶析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5)
文/钟文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