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在汉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汉语文课堂,情感,情感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2-16 09:34
摘要:汉语课堂需重视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汉语教学的目标和手段。本文就为什么要提倡情感教学,情感教学应当如何开展及教师如何发挥情感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三个问题集中开展论述。
关键词:汉语文课堂,情感,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是汉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手段,在汉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可以有效地推动和传达汉语文教学内容。考虑到藏族农牧民学生的汉语接受能力和表达需求,我们在汉语教学中通过有情感的教学,把帮助学生获得汉语知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汉语的能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素质教育的教学中,在课堂上搞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感态度,没有把情感体验视为课程的重要价值。实际中,汉语文教学并不只是传授汉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汉语能力,更应着眼学生内在心理结构的构建。汉语文教学是一个典型的情感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感,教材的创作情感,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会,形成了一个心理活动的有机整体。汉语教学要真正的良性启动,就必须进行情感教学,最大程度地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的完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定刺激情境引起的。从教学方面来看,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作为教师,如果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是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的。在听课过程中,汉语文课堂教学,不难发现,在同一个班上,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有的教师上课,,课堂阴云密布,沉闷不已,学生就像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桌上,没精打采。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的学习情绪迥然不同?这就是教学艺术,是教师调节情绪的艺术。教师丰富而纯洁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组织教学就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情感,给人的一生会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汉语文教学中情感信息主要来源于课文,每一篇课文都是围绕学生
实际水平精心编辑的,在汉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是由汉语文课的本质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汉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使学生的心灵受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然而来自学校、社会的压力迫使学生被牢牢地拴在了以升学为目的应试战车上,失去了色彩,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汉语教师也是有口难言,把精力都放在抓学生成绩和应付来自各方面的考核成绩上,情感教学从何谈起?走进新课标的汉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觉轻松和欣喜许多,同时,也有许多迷茫:很多学生对汉语课不感兴趣,对阅读和写作等基本能力训练产生恐惧心理。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弥补学生对汉语学习的情感缺失是值得汉语教师思考的和重视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和对学生的爱。中学生已有比较清晰的价值观念,他们需要成功,需要别人的关注和认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重课堂交流,体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愉悦、轻松地吸收知识,发展能力。如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看谁的感情基调把握得准;让学生进行文思的寻觅探讨,各抒己见,看谁能抓住文脉;让学生进行延伸性交流,看谁能沿着作者的思路拓展,获得更深的认识。语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情感交流的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定能实现师生间的情感的协调和共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汉语文教学中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情无动,理何以知晓?无情感意向,何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无情感的潮水,何以撞开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中最持久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汉语教材本身的魅力。汉语教材与其它教材相比有特殊的魅力,每一篇好课文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教师在教学时理应做到挖掘出课文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汉语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比例,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
以作文为例,作文是一种受情绪、情感控制的文字表达方式活动。只有学生对写作有浓厚兴趣,才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没有情感参与的作文教学是没有灵性的也是不完美的。那么,怎样才能在作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呢?以情感为纽带,以教师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内心相应的感情,诱发写作情绪。教师首先要投入,创造教学的情感,从而使师生得到共鸣。教师还要多层次、多方面的挖掘写作源头,激活学生的心灵,传递情感,创设情境,甚至提出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引导学生奇思异想,使学生有话说,不搞一锤定音。如在课堂作文《难忘的……》的写作中,我一改以往“唯一命题”的被动局面,结合学生的实际环境,明确告诉学生,可以是一人、一事、我们熟悉的高原、广茂的草原,美丽的格桑花……在这种开放式氛围的熏陶下,学生“情动于中”,“笔不可待”。此时,我不失时机的予以引导,师生之间其乐融融,距离拉近,再让他们凝墨于纸,发话于文。于是,孩子们的笔下生辉。这种情感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随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我欣喜地发现情感教学理论也来越完善。首先,情感教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不断加强,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情感教学是一种从认知角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其次,对情感教学的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进行的教学活动。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汉语教学在不断探索中,认识到“情”是汉语教学的灵魂,“理”是汉语教学的脉搏。汉语课堂教学内容内蕴着情,教学主体体验着情,教学对象又潜藏着情。因此汉语课堂教学是注重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活动、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的立体流程的情感教学。在中学汉语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汉语教师树立目的与手段相统一的情感教学观,坚持情感教学,定能开创出中学汉语情感教学的新天地。
文/李宏儒
